纺织业:订单会不会大规模转移到东南亚国家?
二战以来的60多年间,世界范围内的加工业转移已经进行了好几次。若加梳理,大概经历了这样一个轨迹:从欧美到日本,再到亚洲四小龙,然后是中国的东南沿海区域。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产业,正是在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浪潮中起步,并逐渐孕育出了一批本土的自主服装品牌。
30年后的今天,东南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产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它们在自主品牌建设、品牌运作、企业管理、资本运作、人才聚集、科技创新、产业配套等多个领域都开始凸显优势,但同时,它们在人工成本、土地资源等多个方面的比较优势几乎已经丧失殆尽。
曾经承接了世界加工业转移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如今,正面临着如何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的产业命题。而产业向外转移当前有两个方向:是向着本土的中西部地区转移,还是向着在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方面更具比较优势的东南亚国家,如印度、越南、斯里兰卡等地转移?
对此,本期对话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吕政,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吕政――中国的优势短期内很难复制
很多人现在担心国内人民币的升值、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会使企业搬到越南去。事实上,并不是说越南的劳动力成本低,就一定具有中国当前这种综合性优势。
虽然中国的外汇储备仍在急剧增加,国内为了避免外汇储备增长过快,也为了减少贸易摩擦,主动降低了2260多种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且人民币的升值也在加快。但从海关统计数据看,并没有因为这些因素而使中国的出口增长明显放慢。从目前情况看,大多数海外买家已经接受了中国产品涨价这样一个事实,所以,并没有出现订单大规模地转向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现象。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和服装制成品的出口国,其他地区根本无法替代中国的出口量。另外,在产业配套、规模生产、工人整体素质以及生产技术等多个方面,中国仍然占有优势。
所以,多种因素都让中国目前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仍然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而越南、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将很难在短期内复制出中国当前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
而且,即使是在生产要素价格上升的情况下,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有广阔的国际与国内市场空间。因为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很大,不可能像日本、韩国那样,在生产成本上升的时候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全部转移到生产要素成本更低的国家。
范剑平――制造业大规模移向海外条件远未达到
当前,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已经集聚了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实力,把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南沿海地区转出已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向海外转移,还是向中国的中西部地区转移?
一组数据能说明问题。最近几年,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在所有投资中遥遥领先。2007年,由于产业转移,带动了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中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33.3%,比中部的投资增长高出了13.4个百分点。
很多人认为,中国的中西部地区相对于东南沿海,在土地、劳动力成本等方面有很大的成本优势,但实际上,如果单就这点而言,越南等国比中国的中西部地区更有优势。例如,越南的劳动力成本现在仅仅是中国中部地区的50%,印度的劳动力成本也只有中国中部地区的90%。所以,中国的中西部地区除了具备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外,还有其他的优势:
第一,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总体上还没有达到制造业向国外转移的阶段。当年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省出现产业空心化、制造业大规模转移,是在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以后的事。而2007年,我国人均GDP只有2600美元。具体来看,虽然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均GDP已经达到或接近5000美元,但是,中部地区只有2000美元左右。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还有很大的空间接受东南沿海的产业转移。
第二是文化环境的问题。由于东南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有着相同的文化环境,有熟悉的法律环境,把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可以减少很多投资风险。而如果向海外转移,面临着要熟悉国外法律,特别是要避免与当地文化发生冲突,这些都存在着很大的投资风险。 第三,最近几年我国的市场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外需和内需市场格局的变化、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也使中国内地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将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