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棉花市场不容乐观
3、纺织企业
纺织企业,这个容纳2000万工人、曾为国家发展做出重大外汇贡献的民生行业,在本轮经济调整中遭遇了一系列难题: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动力、劳动力成本增加,出口退税下调,国内银根收缩,国外市场疲软等,现在正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生存困境。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调查,2008年以来,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建、河北6省的纺织行业三分之二的企业平均利润只有0.62%。而据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08年1月—2月,中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亏损数量达到24.46%,亏损总额48.66亿元,同比增加37.20%,即使1/3的优势企业平均利润率也仅为8.73%。
近期对纺织企业的不利因素又添两项:一是油电价格涨价。纺织业是用电需求比较大的行业,电价上调对纺织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持续而刚性的。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我国纺织服装生产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转嫁成本、提升价格的空间不大,油电价格上调将对行业造成新的冲击。二是欧盟限制使用PFOS的指令在6月27日开始正式实施。今年欧盟取消服装出口限额后,我国对欧盟出口剧增,如据广州海关统计,1-5月,广东对欧盟出口服装增幅达74.8%。业内人士分析,为了满足PFOS禁令标准要求,纺织品生产企业须使用环保型纺织助剂,其生产成本必然有所增加,同时纺织品生产企业还需支付必要的检测费用。这对处于多种不利因素下的纺织品生产企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二、国家政策的调控
如何在棉花产业链上给各方寻求一个更好的利益平衡点,考验着政策制定者的智慧。
1、滑准税
中国棉纺协会数据,目前我国纺织企业年用棉量约1200万吨左右,而国内产量只有不足800万吨,每年大约有400万吨的缺口。因此,如何既保证棉纺企业合理、有效使用进口棉,又保证国内棉花行业不受冲击,成为国家权衡进口棉政策的主要出发点。
我国配额内棉花的进口关税率为1%,2005年开始实行滑准税。配额和关税制度是我国棉花贸易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合理控制进口外棉的数量和节奏,稳定国内棉花市场价格,坚定立足于国内生产为主,进口调节为辅,既能够使纺织工业盈利,也能够保持农民的植棉积极性,维护我国棉花产业链的稳定发展。
近日财政部规定,从2008年6月5日至10月5日,对配额外进口的一定数量棉花实施临时滑准税政策,将进口价格较高的高品质棉花适用的从量税从570元/吨降低至357元/吨,相当于将棉花滑准税由5%-40%降至3%-40%,并从10月6日起恢复目前的滑准税。目前看来,实施临时滑准税政策,虽然不能直接改变纺织行业的困境,但对于降低纺织企业用棉成本,促进棉花进口,保证纺织用棉供应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2、新疆棉的运输补贴
日前,中棉协从财政部获悉,中央财政决定对运往内地销区的新疆棉花(简称出疆棉)的移库费用给予适当补贴。出疆棉是指在新疆生产并通过铁路运输移库到内地销区的棉花。据了解,拥有出疆棉所有权的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棉花经营企业和纺织企业,均可享受财政补贴。符合国家标准的出疆棉,不分品级和长度,中央财政每吨定额补贴400元。出疆棉移库费用补贴根据棉花生产年度(当年9月1日至次年8月31日)进行核算。补贴期限暂定为2007年度至2010年度。财政部将于近日出台具体管理办法。
2007年度,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区棉花播种面积2673.9万亩,比上年增长7.1%;产量290万吨,比上年增长8.4%。新疆棉花总产占到全国的近四成。从未来中国棉花产量增长潜力看,我国黄淮海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因粮棉争地矛盾突出,很难大规模发展棉花生产。因此,新疆作为全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在全国棉花供求平衡中的地位将更加突出。国家在棉花产业发展上给予新疆持续、稳定、有力的政策支持,有利于新疆稳定并努力扩大棉花种植面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新疆棉花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满足国内棉花需求,有利于保障国内市场的长期稳定。落实新疆棉外运补贴政策,使新疆棉及早运至内地,一方面缓解新疆棉销售压力,一方面保证纺织用棉,不足部分再以外棉补充。这样才有利于国内各方利益,符合优先销售国产棉的基本政策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