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瓶颈考验中国纺织企业生命力
2007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7.3046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6.9%。而今年人民币升值更加快了速度。截至3月1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0815,连续第三天创出汇率改革以来的新高,自汇改以来已经累计升值14.52%,今年内已升值3.15%。 “不要小看人民币的这点变化,这可是我们出口的大部分利润呀。”一位福建从事加工出口为主的企业负责人说,人民币升值与美元贬值之间,出口企业的利润已经没有多少了。
在今年的纺织圆桌论坛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曾表示,我国纺织行业整体平均利润率是3.9%,再加上出口退税有所降低,人民币升值必将使纺织服装企业本来就不大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2007年,有相关部门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服装行业销售利润率将下降1%-4%。尽管数据的说服力有限,但利润空间的压缩已经确确实实地摆在了企业的面前。
原料成本增 成品价反降
原料成本的大幅上升,成为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棉花是纺织品的主要原料,棉花价格的变化牵动着纺织企业的神经。
据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2008年纺织服装研究报告显示,棉花作为纺织行业的主要原料,其价格走势对于纺织行业具有重要的影响。 从内外棉比价,棉与替代纤维比价以及粮棉比价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棉价将在2008年出现上涨。2008年前三个月,国内328棉现货价格分别同比上涨5.67%、5.87%和6.99%,目前价格已接近14000元/吨。
我国纺织品的加工过程中,需要的棉花有相当程度依赖于美国等国的进口。按照以前的经验,进口棉与国产棉相比具有价格优势,国内的企业更倾向于使用进口棉以降低生产成本。但从今年前3个月来看,美棉价格快速上涨,3月价格达到89.75美分/磅,同比增长49.78%,远远高于国内棉价的涨幅。按当前汇率换算,即便不包括关税和滑准税,美棉价格也已经高于国内棉价。进口棉价格优势的丧失将加剧国内棉花的供求矛盾,因此,国内棉价在未来仍将呈现持续上涨趋势。
该报告显示,由于棉花在棉纺企业的成本结构中占比高达65%-70%,未来棉价的上涨将对棉纺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明显压力。 而在国内消费市场大多数商品及棉花价格上涨的环境下,服装类商品的价格却在不断下降。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字显示,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7.1%,创1997年以来月度新高。服装价格下降1.9%。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7%,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1.4%。其中,服装价格下降1.6%。
此外,新劳动法的实施以及当前通货膨胀的压力,也加速了从事纺织服装行业劳动力成本的上涨。
“这样,我们的利润被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服装价格的下降架空了。”某品牌服装企业老总庄先生说,“近年来,我们的公司都在亏损。”
一“工”难求 用地紧张
“如果再招不到工人,我们就得关门了。”福建晋江一家裤子企业的徐老板说,他们不开工损失会更大。
近年来,随着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许多迁移过去的企业给当地的外出打工者创造了就业的机会。
安徽是全国最大的劳务人口输出省份,也是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比较突出的一个地区。这几年,安徽省各级政府看到了劳动力、地理位置和交通等资源的优势,纷纷招商引资,打算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沿海等地转移过来。纺织服装企业就是一个被招商的重要目标。
经过政府和服装商会一番努力,有许多品牌前来安徽合肥入驻,其中不乏九牧王、拼牌等知名企业。
“我们终于结束了在外打工而不能照顾家人和孩子的历史了。”张女士跟她的爱人在广州打工已经5年了,在这5年里,孩子都是他们的父母照看,“广州的消费高,除了夫妻俩在外租房外,其他消费也不少,还要供家里人消费,几年下来,也剩不下多少钱。” 他们非常乐意在老家工作。而他们这种转折性的打工行为,让浙江、福建、广东等纺织服装业较发达的地区有些企业招不到技工。有媒体报道,仅广东就有200万的人工缺口。
有的企业为了让他们员工回返企业,给中介公司开出了“带回一个员工,奖励800元”的政策。这些地区的用工紧张促进了中介公司的发展,现在每天都有大量的招聘信息出现在他们的宣传栏上,但是报名的却很少。
除此之外,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企业用地问题也是他们面临着的一大瓶颈。浙江、福建、广东是我国拥有纺织服装企业数量较多的省份,这几个地区人口多,土地少。在纺织服装产业利润越来越低的情况下,很多企业掘到第一桶金后,渐渐脱离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把重心转移到附加值较高的IT业等高科技领域。
在浙江温州,2007年温州市政府发文明确规定,对于服装企业用地,一律不批,而且不能享受税收、低息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石狮是福建省的一个县级市,由于服装企业增长迅速,企业用地紧张。一些企业在土地竞标时竟把位于郊区的土地价格炒到40万元每亩。而在安徽省的省会城市合肥近郊,每亩土地的价格大约7万元左右。
库存120亿件 催生尾货市场
第一纺织网总编辑汪前进曾对记者透露,2007年中国的服装库存约为120亿件,相当于生产总量的20%左右。
120亿件,按中国人口13亿计算,每个人平均近10件。用一个行业人士的话说,中国的服装库存就可以供全世界人口穿一年。
大量的服装库存也产生了一个围绕库存服装的行业——尾货处理公司和尾货处理市场。
据了解,仅在福建石狮就有上百家专门处理服装尾货的公司。全国各地专门处理尾货的服装品牌折扣店、外贸店也遍地开花。在北京,专门从事服装生意的“天兰天尾货市场”、“天通苑尾货市场”也红火起来。据了解,以尾货服装处理为主的淘宝城也将于近日开业,它是北京首家以“尾货工厂店”经营模式运作,以“尾货”为主的概念性主题淘宝城进行招商工作,招商现场非常火爆。
在今年的纺织圆桌论坛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曾表示,我国纺织行业整体平均利润率是3.9%,再加上出口退税有所降低,人民币升值必将使纺织服装企业本来就不大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2007年,有相关部门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服装行业销售利润率将下降1%-4%。尽管数据的说服力有限,但利润空间的压缩已经确确实实地摆在了企业的面前。
原料成本增 成品价反降
原料成本的大幅上升,成为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棉花是纺织品的主要原料,棉花价格的变化牵动着纺织企业的神经。
据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2008年纺织服装研究报告显示,棉花作为纺织行业的主要原料,其价格走势对于纺织行业具有重要的影响。 从内外棉比价,棉与替代纤维比价以及粮棉比价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棉价将在2008年出现上涨。2008年前三个月,国内328棉现货价格分别同比上涨5.67%、5.87%和6.99%,目前价格已接近14000元/吨。
我国纺织品的加工过程中,需要的棉花有相当程度依赖于美国等国的进口。按照以前的经验,进口棉与国产棉相比具有价格优势,国内的企业更倾向于使用进口棉以降低生产成本。但从今年前3个月来看,美棉价格快速上涨,3月价格达到89.75美分/磅,同比增长49.78%,远远高于国内棉价的涨幅。按当前汇率换算,即便不包括关税和滑准税,美棉价格也已经高于国内棉价。进口棉价格优势的丧失将加剧国内棉花的供求矛盾,因此,国内棉价在未来仍将呈现持续上涨趋势。
该报告显示,由于棉花在棉纺企业的成本结构中占比高达65%-70%,未来棉价的上涨将对棉纺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明显压力。 而在国内消费市场大多数商品及棉花价格上涨的环境下,服装类商品的价格却在不断下降。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字显示,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7.1%,创1997年以来月度新高。服装价格下降1.9%。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7%,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1.4%。其中,服装价格下降1.6%。
此外,新劳动法的实施以及当前通货膨胀的压力,也加速了从事纺织服装行业劳动力成本的上涨。
“这样,我们的利润被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服装价格的下降架空了。”某品牌服装企业老总庄先生说,“近年来,我们的公司都在亏损。”
一“工”难求 用地紧张
“如果再招不到工人,我们就得关门了。”福建晋江一家裤子企业的徐老板说,他们不开工损失会更大。
近年来,随着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许多迁移过去的企业给当地的外出打工者创造了就业的机会。
安徽是全国最大的劳务人口输出省份,也是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比较突出的一个地区。这几年,安徽省各级政府看到了劳动力、地理位置和交通等资源的优势,纷纷招商引资,打算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沿海等地转移过来。纺织服装企业就是一个被招商的重要目标。
经过政府和服装商会一番努力,有许多品牌前来安徽合肥入驻,其中不乏九牧王、拼牌等知名企业。
“我们终于结束了在外打工而不能照顾家人和孩子的历史了。”张女士跟她的爱人在广州打工已经5年了,在这5年里,孩子都是他们的父母照看,“广州的消费高,除了夫妻俩在外租房外,其他消费也不少,还要供家里人消费,几年下来,也剩不下多少钱。” 他们非常乐意在老家工作。而他们这种转折性的打工行为,让浙江、福建、广东等纺织服装业较发达的地区有些企业招不到技工。有媒体报道,仅广东就有200万的人工缺口。
有的企业为了让他们员工回返企业,给中介公司开出了“带回一个员工,奖励800元”的政策。这些地区的用工紧张促进了中介公司的发展,现在每天都有大量的招聘信息出现在他们的宣传栏上,但是报名的却很少。
除此之外,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企业用地问题也是他们面临着的一大瓶颈。浙江、福建、广东是我国拥有纺织服装企业数量较多的省份,这几个地区人口多,土地少。在纺织服装产业利润越来越低的情况下,很多企业掘到第一桶金后,渐渐脱离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把重心转移到附加值较高的IT业等高科技领域。
在浙江温州,2007年温州市政府发文明确规定,对于服装企业用地,一律不批,而且不能享受税收、低息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石狮是福建省的一个县级市,由于服装企业增长迅速,企业用地紧张。一些企业在土地竞标时竟把位于郊区的土地价格炒到40万元每亩。而在安徽省的省会城市合肥近郊,每亩土地的价格大约7万元左右。
库存120亿件 催生尾货市场
第一纺织网总编辑汪前进曾对记者透露,2007年中国的服装库存约为120亿件,相当于生产总量的20%左右。
120亿件,按中国人口13亿计算,每个人平均近10件。用一个行业人士的话说,中国的服装库存就可以供全世界人口穿一年。
大量的服装库存也产生了一个围绕库存服装的行业——尾货处理公司和尾货处理市场。
据了解,仅在福建石狮就有上百家专门处理服装尾货的公司。全国各地专门处理尾货的服装品牌折扣店、外贸店也遍地开花。在北京,专门从事服装生意的“天兰天尾货市场”、“天通苑尾货市场”也红火起来。据了解,以尾货服装处理为主的淘宝城也将于近日开业,它是北京首家以“尾货工厂店”经营模式运作,以“尾货”为主的概念性主题淘宝城进行招商工作,招商现场非常火爆。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文章关键词: 形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