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针织厂党支部:第一家非公企业党组织
在纪念建党87周年之际,本报“寻访泉州第一”栏目记者特地来到了改革开放后泉州成立的第一家非公企业党组织——位于南安官桥的南丰针织厂党支部,探寻二十多年前我市的非公党建之路。
“上世纪80年代在三资企业内部成立党支部,在省内没有先例可依循。要我担任这个党支部的书记时,当时的南安县委4位主要领导还找我谈话,可见其受重视程度。”回忆起当年的岁月,南丰针织厂第一任党支部书记陈金添感慨万千。
县委首次直接下派
非公企业党支部书记
南丰针织厂是香港南益集团在国内投资创办的第一家企业。1981年,南益集团租下当时的南安县二轻局下属企业南安锅犁厂的车间,成立了南丰针织厂,与锅犁厂合作搞“三来一补”,承接南益的来料加工业务。合作过程中,锅犁厂党支部与南丰密切配合,共同克服了许多困难,给港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当1984年官桥锅犁厂调了30多名正式员工(其中有5名党员)到独立建厂的南丰针织厂工作时,南益集团总经理林树哲就主动支持这些党员成立党支部继续发挥作用。在当时南安县委的重视下,这个南安最早成立的三资企业在当年4月又成立了南安乃至全市非公企业里的第一个党支部,挂靠在南安外经委党总支。
作为首个三资企业的党组织,南丰党支部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受到了各界的瞩目,而谁来为这个党组织“掌舵”更是为大家所关注。经过之前的接触,林树哲非常欣赏时任南安官桥公社党委组织委员的陈金添,便写信给当时的南安县委书记李兆生,请求县委派一位年轻有为的干部,到企业帮助做好党建工作。南丰针织厂是南安县的“创汇大户”,还解决了1000多名工人的就业问题,南安县委对此非常重视。虽然当时在三资企业建立党组织和派党支部书记都没有先例,也找不到相关政策规定,但县委的主要领导还是大胆解放思想,决定给予支持。县主要领导特地找陈金添谈话,郑重嘱咐他到企业后好好开展工作。不仅如此,为了决定是否让只有24岁的张贻安担任南丰党支部副书记,南安县委甚至召开常委会讨论。
首创“团委辅导组”培养青年骨干
“成立党支部的初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做工人的思想工作。”陈金添告诉记者,当时正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社会上还存在“大锅饭”的思想残余,许多工人对工厂实行的多劳多得的考核方式很不适应,一直有抵触情绪。陈金添和张贻安带领党组织有关人员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努力解开大家的思想疙瘩。有的工人不理解,说他替“资本家”说话,甚至在吃午饭的时候跑到陈金添家里“闹”。不记得做了多少工作,费了多少唇舌,陈金添和党员们终于得到了工
人们的理解,把制度建立起来,使工人队伍逐步稳定下来,生产也迅速走上了正轨。港商看到了党组织在企业中的作用,也更加支持党支部开展工作。由于工人大多数是青年,在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共青团组织很快成立起来。利用团组织这个平台,他们创造了“团委辅导组”的教育形式,对一些有能力的上进青年加以培养。后来,外省工人多了,“团委辅导组”还按照不同的省份分成多个小组,吸收该省份的党团骨干和积极分子担任组长,团结、联系本省的青年工人,在工作上、生活上及时进行辅导,既帮助这些工人解决各种实际困难,迅速融入企业,也避免帮派情绪在工人中滋生。南丰共青团搞得如此有声有色,不仅在工人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分量,还被团省委称为“福建团组织的一面旗帜”,“团委辅导组”的很多骨干后来都成为南丰针织厂甚至南益集团的高中层干部,有的还当上了全国纺织系统劳模。广大青年工人看到了他们在企业中的上升空间,更加坚定了在企业工作的信心。
探索中形成特色企业文化
即使过了二十多年,南安官桥镇的老居民回忆起南丰针织厂当时的场景还记忆犹新。在娱乐活动相对匮乏的上世纪80年代,南丰举办的文艺活动成了这个小镇最亮丽的风景,也成为许多老居民难忘的记忆。
当时的党支部副书记张贻安刚退伍不久,他把部队里注重业余文化生活的习惯带到了工厂。南丰党支部成立后的第一个元旦,工厂举办了一场名叫“织女之声”的演唱会,在工厂及小镇上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之所以叫‘织女之声’,是因为针织厂女工多。”张贻安说,那时每个车间都有团支部,党支部就要求每个车间都出节目,工人们也积极响应。当时工厂和当地学校的关系不错,党支部就出面请了附近学校的音乐老师带着乐器来配乐,架子鼓、手风琴等一应俱全。虽然音响及灯光都很简陋,但就当时的条件来说晚会还是办得很精彩,吸引很多人来看。从那以后,工人们希望每逢节日都有文艺活动,这方面有天赋的工人也踊跃报名参加。再后来,工厂组织文艺骨干去县里参加文艺演出,还得了奖。周边群众也被南丰的精彩活动所吸引,一有“动静”就赶紧来看,门卫挡都挡不住,后来干脆放开了,让群众都到工厂里享用“文艺大餐”。
不断的探索和尝试,让南丰针织厂党支部日渐成熟起来,并创造性地开展了许多工作:主动联系当地驻军,开展“军民共建”活动,融洽军民关系,吸收许多军眷、复退军人到南丰工作,成为“两省一区军民共建先进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南丰的篮球队甚至远赴菲律宾比赛;党支部成员陪工人一起过节,在工人加班的时候为工人送去绿豆汤……南丰针织厂的企业文化逐步形成,并和党的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奠定了以后南益集团企业文化的基础。对于南丰党支部的工作,林树哲明确地指出:“在企业里成立党工团组织,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之后创办其他“南字号”企业的时候,他都主动提议要相应的建立党组织。十年后,南益集团有了6个党支部,并且在1997年6月由南安市委批准成立了南益党委,成为我省第一个跨地区设立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委。
作为第一家非公企业党支部,南丰针织厂开了我市非公党建的先河,该党支部先后被授予了“先进基层党支部”、“十佳新经济组织党支部”等荣誉称号,并被确定为泉州市委“党建工作联系点”,成了众多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学习样板。20多年前的开拓与实践预示着今后的成功,随着改革开放后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迅速发展起来,泉州成为全国非公党建工作联系点,形成了企业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