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中国鞋业制造的发展出路


http://www.texnet.com.cn  2008-07-10 09:14:00  来源:中研网讯 收藏

  “我们的企业要有一种能力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的各种变量”

  在中国四大丝绸之都之一的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由于纺织企业的不景气,已经有几百家纺织企业停产,这些企业约占整个中小企业数量的三分之一。

  新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钱阿玲:“原材料涨价,美金掉价,根本没有办法做。”

  在中国五大鞋业制造基地之一的福建晋江,记者见到了诚安鞋业的董事长许振坤,他从事制鞋行业已经25年了,在过去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他连续损失的四位重要客户。

  记者:“那么在你的印象中,你觉得最艰难的、最难支撑的是哪一年?”

  许振坤:“那我回忆起来,最困难的就是在眼前,就是08年的开始。”

  在“中国皮都”之称的温州水头镇记者了解到,不少水头镇的制革企业,这两年都放弃了自己的老本行,远走他乡,这家关门的企业老板就去了山西

  记者:“老板去哪里了?”

  工厂值班人员:“老板现在在山西煤矿里,没在这里,老板到山西去了,

  在广东东莞的大岭山镇,这个被称作“中国家具出口第一镇”,这里的大多数家具出口企业都举步维艰。

  “现在有一句话就是说,做得越多就亏得越多。”

  马洪涛:“在您掌握的情况当中,像这些企业出现的这种状况,是否是一个普遍的情况?”

  经济学家樊纲:“尽管我们出口增长率比去年是下降了,去年是33%,我们4月份下降到了22%,5月份又涨上去了,又上升到28%,那么至少说明什么情况呢?一部分企业还在成长,一部分企业面临一些困境。”

  马洪涛:“哪一部分企业容易出现这样的困境?”

  樊纲:“当然是那些过去过渡依赖低成本,过渡依赖低汇率,过渡依赖低劳动工资的这样的企业,它没有自己的技术,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自己的市场的渠道,实际上我们现在的汇率升值办法还是小步升值,逐步升值还是尽可能地给更多的企业一些缓冲的余地的这样一种办法,那么如果连这样一个办法都经受不住,连这样一个缓步升值的办法,这样一个过程都感觉到一个大的冲击的话,说明这样的企业本身就在边缘上;第二个问题就关于原材料价格涨价,可不光是我们涨价,全世界都在涨价,我们说句实在话,还因为政府的一些干预和控制,我们的能源价格、电力价格上涨的还慢一点了。”

  马洪涛:“我们在国际上竞争对手的原材料价格可能涨的?”

  樊纲:“涨的比你还多呢,从这个道理来讲,你的竞争力没有发生变化。”

  马洪涛:“除了原材料之外,你比如说劳动成本,像环境成本,也就是说我们曾经提出中国成本的概念,这个成本的增长是不是比国际上其他地方的怎样速度要更快一些?”

  樊纲:“环境成本,这是我们过去有些地方没有付的成本,可能我们的劳动力上涨程度比我们,比如我们周边国家上涨幅度就高一点,这个确实会影响到竞争力的对比,但是,这个也是我们发展到这个阶段的一种特征,我们恐怕就是要面对,特别是沿海地区,刚才我们看的这些镜头都是沿海地区镜头,特别沿海地区你就要思考了,你就要今后可能面对一个劳动力成本逐步上涨的局面,你怎么应对这种局面的问题。”

  马洪涛:“那么我们把刚才的因素全都归结起来,在您看来的话,您觉得在未来影响到中国的制造的竞争力的最主要的因素会是什么?”

  樊纲:“现在全世界油价还在涨,粮价还在涨,各种能源还在涨,应该说我们就是面临这样一种大的趋势,而且是全世界恐怕都在面临的趋势,我想我们的企业就要有一种能力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的各种变量,这也是一种竞争力,也是一种能力,你能不能不断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条件,新的各种市场变量。”

  “对中国来讲现在要做的是如何把制造业留在中国”

  人民币升值、贷款利率上调、出口退税率下调、劳动力成本提高、原材料涨价,这五大因素,可以说,就像五条拦路虎,横在了中国制造业面前,其实,这样的困境,很多国家和地区在经济转型中都曾经遇到过,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他们究竟是如何面对制造业转型的?

  20世纪60年代,先是日本制造靠物美价廉畅销全球,十年后,香港制造、台湾制造崛起,进入90年代,是印尼制造和泰国制造,随后世界进入到了中国制造的时代,然而今天再看,当初这些称霸世界的出口大王们面临着截然不同的结果,日本制造中崛起的几大知名品牌公司带领日本渡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他们在高新尖技术方面的成就帮助日本始终保持经济大国的地位;而中国香港地区,失去制造业优势之后,靠便利的关税和政府的优质服务成功转型为一个全球最佳的金融、贸易、旅游和航运城市;中国台湾地区,以及印尼和泰国,在失去全球市场之后,他们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经济社会危机,始终没能走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产业经济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