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鞋厂”之忧
“随着各种不利于出口因素的进一步加剧,做加工贸易的鞋类企业,最困难的时刻应该是今年的5、6、7月份”。经营鞋业出口多年、曾经担任过香港鞋业商会会长的高柱这样预测。那个时候,大量举步维艰的企业倒闭,都是预料中的事情了。高柱也表示,随着人民币升值、美国次贷、加工贸易政策收紧等多重因素的进一步加剧作用,加工贸易类企业遭遇的出口危机,也将继续延伸和扩大。
选择缩小工厂规模,或暂时歇业是不少做出口的工厂,目前所能采取的最直接手段。高柱也表示,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打自有品牌做内销市场固然是最光明的出路,但是所需要的时间和资金都不是短期内可以做到的。据了解,不单单是制鞋业,服装、家具、玩具等传统的加工贸易类产业中,选择暂时歇业和缩小生产规模,几乎是这些企业为应对出口萎缩不约而同采用的方式。加工企业选择这样的做法来应对困境,是无奈之举,也是消极之举。有港商协会的负责人如是评价。
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今年年初的调研也显示,在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不断攀升、美元不断贬值、美国经济衰退的背景下,预计2008年国内将有1/3的面向出口的中小纺织企业倒闭。
鞋厂倒闭归结为三个原因
造成沿海地带部分鞋厂倒闭的根本原因,是这些鞋厂的产品是完全竞争的,没有定价权。而知名品牌的鞋子就不再是完全竞争的产品,而是具有某种垄断特征的产品了。一旦一个产品具有了垄断属性,就可以有定价权。成本上升了,价格就可以水涨船高,顾客照买不误。要获得定价权,就必须依靠创立自己的世界名牌。这是珠三角鞋厂倒闭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这两年,不时听到著名制造基地珠三角的负面消息,最近突然看到珠三角千家鞋厂倒闭的新闻。据说,那里不少鞋厂已经准备外迁。于是,很多人忧心忡忡,并积极寻找对策,以图重振珠三角鞋业。
鞋厂大致把倒闭归结为三个原因:人民币升值、人工成本上升以及《劳动合同法》的实施。
人民币升值确实是工厂倒闭的直接原因之一,但是人民币升值是对美元来说的,对欧元却一直在贬值。珠三角的鞋不但出口美国,还大量出口欧洲,对美国的出口下降,对欧洲不应该下降太多吧。再说,对汇率变动的风险,也不是没有应对的办法,如改变结算的币种,不用美元而用其他货币,以及外汇掉期,都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至于人工成本上升,更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伴生物。正是靠着成为制造业的基地,珠三角等许多地方逐渐富裕起来,于是,土地、房租等的价格上涨在所难免,由此造成生活费用上升,所以,人工成本的上升是产业聚集的必然结果。同时,增加劳动者的收入,既是劳动者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目的。
至于《劳动合同法》,不过是把本来属于员工的权益规范化,工厂总不能以侵害员工利益作为运转的前提吧。所以,《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至多不过是一个导火索,把鞋厂的问题提前暴露出来罢了。
总之,这些原因加起来解释的仅仅是:生产成本为什么上升。但是,成本上升并不一定就导致工厂倒闭。耐克鞋的成本也在上升,为什么就没有倒闭?
如果这些都不足以解释鞋厂倒闭,那鞋厂倒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