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重生需下“三步棋”
近来股市、楼市的下跌引发了市场上一片“救市”之声。其实,最应该“救市”的是纺织业。不仅仅是因为纺织业是我国在国际行业市场中最具行业竞争力的行业,还因为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纺织业的兴衰牵动着我国就业率的起伏,走好了纺织业这步棋,就走活了就业率整个局。
位于浙江绍兴柯桥镇万商路的中国轻纺城,是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2007年市场成交额达300多亿元。在这个中国最大的纺织品批发市场,过去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的场面似乎一夜间不见了踪影,连趴在市场门口等待送货的车夫都向记者抱怨说要是客流量再这样持续下去,就得考虑转行了。走进市场,当问起近来的生意状况时,这些既是商户又是生产厂家“一肩挑”的人们也是叫苦连天,认为这种惨淡的市道要是再持续3个月的话,恐怕一半的生产厂家就得倒闭。
市场场景仅仅只是近来长三角地区纺织业生产状况的一个缩影。进入2008年以来,人民币的快速升值、银行贷款成本的逐步提高、电价、运费、人工成本的大幅飙升,让本来毛利率仅在10%左右的纺织业一下子陷入了“零利润”的困境。
据统计,今年以来,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建、河北6省的纺织行业三分之二的企业利润率仅有0.62%。纺织企业陷入“两难”境地。不接出口产品订单吧,单单是机器折旧成本、银行贷款利息、税收成本等等就把纺织厂商压得喘不过气来,除了关门停产这一条路可走之外别无它径。接出口订单吧,挣得那点利润连工人都养不住,倘若要是2个月之后国外的贷款不能及时收回来,那可就亏大发了。在这种背景下纺织生产厂家们多是以“半停产半开工”维持最低程度的运营,有的厂家干脆把机器设备变卖了准备改行。
作为我国传统工业行业中最具竞争力优势的纺织业,何以在“WTO”入关5年之后欧美纺织品进口市场基本向中国纺织品敞开大门的同时,纷纷宣布“熄火”?这对前些年看好我国纺织品出口前景纷纷杀入这一行业的众多厂商来说,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不过换而言之,如此众多的人力、财力扑入纺织业,才是造就纺织业“小、散、乱”的内因所在,也是造成如今纺织业陷于困境的原因所在。
从我国纺织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民营纺织业占据了行业的龙头地位。民营资本大力介入纺织业,形成了纺织业“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场景,纺织业生产的花色品种日渐丰富,这不仅极大地满足了国人如今对纺织业“个性化、时尚化”的需求,也为国产纺织品市场扬威国际市场打开了通道,中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日渐提高。正是在这一片繁荣景象的掩饰之下,我国纺织业的隐忧一直未能获得爆发的机会。而当今年我国纺织业面临成本剧增之际,这颗隐埋许久的“定时炸弹”终于爆发了。
造成我国纺织业陷入困境的外部原因虽然很多,但其根子还是出在纺织业的“小、散、乱”上。过去,由于时代发展条件所限,我国民营纺织业多是从手工作坊和大集体企业中发展而来。在其发展历程中一味强调“船小好调头”,“什么花色好卖就生产什么”,这种生产模式对初期民营纺织业迅速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是大有裨益的。但随着纺织业迈进国际化一体化时代,这种“小、散、乱”的生产和经营模式就显示出其固有的极大弊病,一是议价能力不足。由于“小、散、乱”,导致外商在下订单时,总是拿着中国甲方的报价去压乙方的报价,再拿乙方的报价去压丙方的报价,挑动中国生产厂家之间大打“价格战”,结果使得外商获得了最高的利润,而中国生产厂家只从中挣得了一笔最为微薄的加工费。二是缺乏品牌效应。由于“小、散、乱”,民营纺织厂家总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没有树立起良好的品牌效应和信用效应,导致多数厂家只能成为国际品牌、国际名牌的贴牌加工商。在国际纺织业的生产链条中成为最底层、最脆弱的一环。三是缺乏规模效应。由于“小、散、乱”,缺乏相应的生产规模既导致了生产成本的上升,也使得企业缺乏足够的技术研发投入,无法开发出市场需求的新花色、新品种、新工艺,只能是被动地抄袭和追随别人开发的新花色生产,降低了产品的毛利率。
近来股市、楼市的下跌引发了市场上一片“救市”之声。其实,最应该“救市”的是纺织业。不仅仅是因为纺织业是我国在国际行业市场中最具行业竞争力的行业,还因为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纺织业的兴衰牵动着我国就业率的起伏,走好了纺织业这步棋,就走活了就业率整个局。而从国家经济发展的全局来看,当前最具“救市”潜力的棋子就是提高纺织业的出口退税率,从现行的11%提高到13%。通过提高退税率,可以有效提高纺织业的出口竞争力,抵消人民币升值对该产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其次,鼓励具有研发创新优势的大型纺织企业借此次纺织业危机之际对那些拥有优势生产装备但核心产品缺乏研发竞争力的企业实行并购重组,以“技术换股份”,改变目前纺织业“小、散、乱”的局面,形成重生后的规模和技术研发优势。再次,是将目前南方沿海等地的大型纺织企业中过剩的生产能力适度向西南、西北等纺织业原料产地梯次转移,利用西部地区的原料优势、土地成本相对低廉优势以及劳动力成本优势,在西部的棉花产业基地周围重新打造我国新型纺织业生产中心,而把现有的南方沿海地区的纺织生产企业改造成为产品设计中心、花色品种中心,形成沿海设计、西部生产的格局,以此换取生产成本的下降,提高纺织业的生存能力。如果能把这三步棋下好,我国纺织业不仅能重振昔日辉煌,还能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