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出口增速跳水:“从紧政策不松动”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6月我国贸易顺差213.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0.6%,降幅超过5月份的10.1%。当月出口总额1215.3亿美元,同比增长17.6%,较上月的28.1%大幅回落。数据同时显示,6月份当月我国原油进口均价冲高至849.1美元/吨,再创近年来单月均价新高。
出口企业面临拐点
“环比增速的持续下降显示出我国出口增速下滑异常。这也是近年来,出口环比数据首次脱离2004年以来的基本趋势。”申银万国高级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指出。
海关总署的历史数据显示,我国贸易顺差曾在2007年10月份创下270.5亿美元的月度历史新高。而今年前五个月,除2月份因为受到雪灾影响外,其他月份的出口增速均在20%以上。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本月出口增速的大幅下滑,一方面是受到了外围市场需求的减少,但另一方面,今年以来的紧缩政策及人民币升值步伐对大量的出口企业造成了较大的打击,并直接影响了我国的出口数据。
“不少企业现在比较惨,目前面临生存拐点。今年8月可能会是一些企业的生存临界点,因为8月通常都是淡季。”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谢卫告诉早报记者。
财政政策悄然放松
早报记者注意到,在海关总署昨日公布数据以后,几乎所有市场人士都建议政府放松针对出口行业的调控。
渣打银行甚至在其最新的报告中表示,增加增值税的退税等政策现在看来几乎已成定局。
从相关部门最近的一系列动作来看,相关调控政策似乎的确在慢慢“松绑”。据有关媒体报道,财政部早些时候已下调棉花进口税以帮助纺织品出口企业,而国家关于纺织业出口退税回调政策也已获通过,预计7月中下旬将见分晓。
可资佐证的是,近日来,国务院高层接踵在沪苏浙鲁等中国经济命脉所在地,同时也是出口企业密集地调研,给被调研企业打气。在调研中,国务院高层几乎都提出了推动出口企业转型的要求。
国家发改委下属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兼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则明确表示,出口企业的转型是大势所趋,大量低端的、污染的出口企业注定会被淘汰。
“但是,从国家渐进地调整资源价格可以看出,国家会注意把握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力度———既要考虑到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也要考虑企业和社会的承受力,因为这涉及到大量人口的就业问题。”范剑平说。
花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的观点是,政府对转型要有明确的判断,可以利用财政等手段去帮助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利益受损者,这也是转型顺利推进的必要配套措施。
“坚持从紧货币政策”
东方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冯玉明对早报记者指出,放松信贷在当前情况下或许是可以考虑的选择,“毕竟这将对企业产生最直接的影响。”
但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日前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表示,应该继续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当前还看不到经济明显下滑的风险,当前的主要任务仍然是抑制通货膨胀,是否要调整某些宏观调控政策还要观察几个月再说。”
他同时表示,“也不要继续再紧缩,不宜再提高利率。在这个前提下,央行应该改善和调整信贷结构,满足中小企业对于流动资金的需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不要一刀切。”
早报记者昨日就政府是否会放松从紧货币政策采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但他以情况太过复杂为由婉拒了采访。
耐人寻味的是,央行昨日公告显示,上午在公开市场发行了总额530亿元的两期票据,以及330亿元28天期正回购协议。而周二,央行刚刚在公开市场发售了50亿元1年期票据及190亿元28天正回购协议。这是继上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来央行动作最大的一次。
据报道,金融监管部门已在昨日商议了下半年的宏观调控政策走向的问题,认为应该继续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不放松,“但是财政政策可以结构性的调整,适当宽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