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再破6.84关口 鞋革出口企业受挫
继前一交易日升破6.85后,人民币汇率11日再度“破关”。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升破6.84,以6.8397再创汇改以来新高。
这已是进入2008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第53次创出新高。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08年7月1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8397元,1欧元对人民币10.8002元,100日元对人民币6.3913元,1港元对人民币0.87659元,1英镑对人民币13.5327元。
前一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489。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影响
自从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速度越来越快,06年一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3.35%,而在07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则达到6.2%。08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又达5%。
人民币对欧元汇率走势却保持了跌宕起伏的态势。06年全年人民币对欧元贬值5.74%,07年全年贬值3.78%。08年前三个月人民币对欧元累计贬值幅度为3.91%,然而4月份到目前为止人民币对欧元累计升值1.64%。
根据调研结果,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民币升值并未大范围降低原材料成本,八成出口企业成本增长率处于5%以上。
对于大部分出口型企业来说,原材料成本占据其生产成本的重要部分,我们对样本企业生产原料来源按行业分别作了一次详细的统计。
在1780家样本企业中共有1570家出口企业原料是来自于国内,占整个样本的比例为88.20%;而来自于国外的为187家,只占样本总数的10.51%。而对于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饮料、烟草制造业以及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等来说,其生产所用原材料绝大部分来自于国内,占比分别高达91.62%、92.78%、90.46%。说明我国出口型企业的原材料主要来自于国内,因此,国内资源等原材料的供给决定了我国大部分中小型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
由于我国多数企业都处于高投入式的粗放型增长模式,随着经济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各种资源能源消耗巨大,强劲的需求推动了国内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大部分中小型出口企业的成本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开始出现上升趋势。另一方面,据调研过程中所了解,绝大部分出口企业是采用长期合同定价的模式,在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生产成本的上升不能立即传递到产品价格,因而风险只能由自身承担。同时,由于我国大部分中小型出口企业规模小,没有自主品牌,因此与国外大型进口商进行谈判时议价能力也较弱,往往只能被动接受对方提出的价格,所以成本的上升也很难通过提高出口价格来进行转嫁;另外,由于人民币对美元一直处于升值状态,而我国出口企业绝大部分采用的是美元结算的方式,因此,出口企业在面对生产成本上升不能转嫁风险的压力下又要面对汇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