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纺织出口企业出口订单缩水一半
多方压力,部分皖企出口订单缩水一半;提价应对,企业纷纷寻找“过冬的棉衣”
人民币汇率升势不止,出口退税率下调、遭遇次贷危机、原材料价格上涨……宏观政策偏紧之下,我省企业的对外贸易也遭遇“寒冬”。在昨日召开的中部地区商务形势座谈会上,记者了解到,服装、家纺、旅游用品等企业在手订单不到往年的一半,罐头食品、脱水蔬菜等企业订单也减少1/3。出口转内销,争取对外提价、换欧元结算……皖企纷纷寻找“过冬的棉衣”。
多重压力,出口遭遇冬天
“今年以来,宏观环境明显偏紧,外部需求明显放缓,部分骨干企业处在进退维艰的困难境地。”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超过20%,出口1美元收入减少人民币1.4元。出口退税调整后,每美元出口减少退税收入0.44元,利率上调让每美元出口增加利息支出0.03元。原材料上涨、海运费上涨,劳动力价格上涨,美国次贷危机的蝴蝶效应,诸多因素并施,出口企业纷纷叫“冷”。
订单缩水,出口继续减速
近日座谈会上,有不少省内出口企业反映出口订单大幅下降,同时议价难、金额小、下单慢,服装、家纺、旅游用品等在手订单不到往年的一半,需求弹性较小的罐头食品、脱水蔬菜等订单也减少1/3,佳通轮胎、美菱冰箱的美国订单都下降30%以上。“新订单下降,出口可能继续减速。”有关人士不无焦虑地表示。
数据也显示,前五个月,我省纺织服装和农产品增势放缓。农产品出口2亿美元,增幅比上月回落2.3个百分点,纺织服装出口5.6亿美元、增长28%,增幅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3个百分点。不过,也有喜色,前五月我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7.4亿美元,增长63.2%。
寻求对策,出口商品提价
遭遇寒冬已成不争事实,企业也在寻找对策。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对外销售提价,特别是外商赢利空间大的商品,已经积极争取对外提价。此外,不少企业还开始采用欧元、日元结算,企业还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新产品开发和传统产品升级换代。此外,俄罗斯、南美、南亚、中东和澳洲等新兴市场也成了皖企竞相开发的新战场。
省商务厅也在积极行动,重点跟踪服务40个进出口骨干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深入挖掘县域进出口增长潜力,落实中部外经贸发展资金、进口贴息资金等国家和升级政策,帮助出口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品牌认证、进一步加强相关部门协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