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比较优势是否绝对存在?
相比东南沿海地区,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各种要素成本相对便宜,而且,很多地区都占据着先天的地理优势。
中部的河南、西部的四川都是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水电资源相对便宜,而且四川与老挝、越南等国距离较近,品牌由此可以逐渐辐射周边国家;而安徽、江西等地距离广州等地较近,除在成本上的比较优势外,物流优势明显。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同属中华大地,与东南沿海有着相同的文化根源和法律系统。
正因如此,这两年,产业转移浪潮正在席卷中国的中西部地区。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中部地区服装总产量170279万件,与上一年同比增长31.07%,占全国总产量的8.45%,2006年其同期比重为7.37%;西部地区2007年服装总产量为14546万件,同比增长34.35%,占全国产量比重的0.72%,2006年其同期比重为0.61%。
但当前,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不能盲目,而应该有规划、有质量、创新性地承接产业转移,要在转移过程中,同步考虑到环境保护、和谐发展、运用先进技术等问题。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今后更长时间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吕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王微两位专家,对于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注意的种种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土地:比较优势明显
但并非能够无限供给
吕政: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当前遇到了土地供应不足的问题。根据国土资源部的调查,2006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价的平均水平是2019元/平方米(相当于134万元/亩)。因为土地供应不足,所以,当前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得不实施调整土地利润收入的政策,开始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投资强度,拒绝再投资单位土地产出达不到要求的劳动密集型项目。
而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的土地价格相对要低得多。当前,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的土地平均供应价格为10万元/亩。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说中西部地区的土地就能够无限地供给。
原因是什么?当前,全国只有13个省是粮食调出省,包括河南、安徽、湖南等省份都是粮食调出的大省。为了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中央必须严格控制各地的土地开发,特别是工商业和交通运输对土地的占用。
因此,中西部地区的土地价格当前虽然比较低,但也不可能敞开供应。这就要求,产业既要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同时中西部地区的土地供应也需要进行集约化利用。例如,可以适当减少花园工厂的空地和绿地的占地面积。
王微:目前,很多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非常强调自己的土地资源的优势、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以及在环境生态承载能力方面比较大的空间。事实上,从中国经济的发展看,中西部地区当前除了要加快发展,可能在生态方面还应承担更大的责任。
中西部地区如果盲目发展,不顾土地、资源、生态以及劳动力等方面的承载能力,过分地夸大在这些方面的优势,可能会使其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存在盲目的成分,而这,会使中西部地区重新走入东部地区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一些误区。例如,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在早期承接世界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选择、约束和调整,当前在土地成本、环境成本等方面都面临着非常大的约束。
所以,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必须是科学地承接,而不是盲目地承接,要为中西部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留有空间,要实现长期的、健康的、可持续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