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宝纺”断臂求生 果断转产获得新生
“今年新招了500多工人,还要再招400多人。”在国内印染业陷入空前“淡季”的今天,记者在位于绍兴县滨海工业园的浙江宝纺棉麻印染有限公司却看到另外一副景象——该公司所有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公司副总经理高建章告诉记者,因为缺人,过几天他就要去安徽安庆市招工。
“宝纺”的发展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一直从事全棉时装面料加工,附加值低、环境污染大,自2004年投产后就没有过上好日子。去年5月,面对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宝纺”感到撑不下去了,打算卖掉设备关门。
“宝纺”的高管们对这样的结局当然不甘心。“纺织业毕竟是我们多年的主业。而且,公司还有500多外来员工,公司倒闭了,他们怎么办?”高建章说,最终,“宝纺”放弃了退出的念头,开始了求生的努力。
怎样活下去?“宝纺”决定“断臂求生”:卖掉3条全棉时装面料生产线,上马蜡印布生产线。决策依据并不复杂——在汇集“天下万布”的绍兴县轻纺城,唯独没有蜡印布。而且,全棉时装面料每米最高不过2元多,蜡印布一米能卖到1美元,附加值相差悬殊。
“宝纺”的求生努力,得到了绍兴县政府的全力支持。上马蜡印布生产线需要购买新设备,还要技术研发,钱从哪里来?在政府牵线搭桥下,“宝纺”获得了银行的大力支持。很快,“宝纺”第一条蜡印布生产线投产,出口订单源源飞来,一举走出倒闭阴影。
到了今年,“宝纺”的底气越来越足。在人民币升值、许多同行无法提价之时,“宝纺”却做到了联动提价:每米蜡印布售价至今涨了0.2美元;在不少同行因为订单缺乏、开工不足时,“宝纺”不仅能选择优先供应大客户,还制定了一条规则:所有订单预缴20%至30%的定金,在货柜启运后15天内要结清货款。
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新生后的“宝纺”也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四川大地震发生后,“宝纺”将来自灾区的30多名员工亲友招进企业,预计今年新增就业岗位将达上千个。“宝纺”员工分享到的发展成果也更丰厚。6月份,在宣布每月发放300元高温费后,“宝纺”还给员工加了工资,一般工人的月收入达到了1800元左右。
据介绍,“宝纺”现有4条蜡印布生产线,今年1至6月上缴税收1600万元,而去年全年税收仅400万元。到10月,“宝纺”还将新增两条生产线,届时将成为国内最大的蜡印布生产企业,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缴纳税收5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