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陶瓷业已死掉一半 纺织服装行业同病相连
在连续17年的持续增长后,河南服装出口行业首次出现了全面下滑。7月14日,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发布了首份针对上半年服装出口的分析报告。
据其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1~6月,河南省出口服装1092批,1290万件,447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批次、数量、金额分别下降了2.24%、15.24%和12.28%。
河南纺织行业的境遇只是整个出口行业的一个缩影。据此前国家海关总署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1~6月,中国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1.9%,比去年下降5.7个百分点。一向被认为是出口旺季的6月也创下今年以来的第二低,同比增长17.6%。
增速放缓的背后,是企业面临生存压力的考验。尤其是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涨价、工资成本上升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部分企业甚至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利润下降危及生存
“现在我们陶瓷出口企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目前日用陶瓷企业已死掉一半。”焦作市巨亿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师晶大倒苦水。
利润的消失正在使这些企业对曾经极度渴望的订单望而生畏,“有的订单已排到8月份,而企业却不得不把一些订单推掉,因为就目前的形势来预测,接的单子越多,亏损就越大。”
据卢师晶介绍,造成目前这种局面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原材料涨价、工资成本、能源等各种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是人民币的持续升值。
与陶瓷行业的“悲惨”境遇相比,长期处于我国出口商品第一把交椅的纺织服装行业,同样正在遭受利润逐步消失的煎熬。
据北京铜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杰介绍,“目前,企业的利润仅剩下2%~4%。”铜牛集团下属的北京铜牛股份有限公司,是专门生产出口针织服装的企业,产品出口率达到80%以上,年出口销量达3000多万美金。
而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调查显示,2008年一季度,江苏、浙江等6个省市,纺织行业2/3的企业平均利润只有0.62%。
比销售利润下降更为沉重的压力是客户的流失。据刘杰透露,与他们长期合作的一些国外客户可能会放弃继续与他们合作,从而去选择成本更低的周边国家的企业。面对这一困境,作为企业的掌门人,刘杰已经开始寻找应对之策:一方面积极地跟客户调整一些产品结构,通过生产利润相对较大的高端产品来弥补损失,另一方面,扩大国内市场的销售。
不仅仅是陶瓷、纺织,电子元器件、玩具、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境遇类似。位于连云港的一家电子企业负责人透露,“今年的毛利率相比去年同期下降8%左右。”该负责人解释说,由于企业85%的产品都是成熟产品,价格和客户相对稳定,很难把原材料、劳动力等增加的成本通过提价转嫁给外商。为此,公司也想了不少办法开源节流,但仍跟不上成本上升的步伐。
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认为:“如果这些企业不能尽快消化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那么只能选择转型、外迁或者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