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和PPI仍居高位 从紧基调预计不变
经济放缓迹象显现
1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306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800亿元,增长3.5%,回落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67419亿元,增长11.3%,回落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51400亿元,增长10.5%,回落1.6个百分点。
数据还显示,二季度GDP增幅为10.1%,明显低于一季度10.6%的增幅。对此,李晓超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以来经济增速确实出现了回落,这种回落是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的,未来保持较快增长的动力和活力依然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在成本上涨压力的影响下,国内工业企业利润已经受到了影响。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944亿元,同比增长20.9%,比上年同期回落21.2个百分点。
平安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李虹蓉认为,此前公布的数据已显示,上半年出口对GDP的贡献较小,而社会资金的活跃性已明显降低,大量资金流向储蓄。虽然总体而言,相关数据还算“好看”,但中国经济放缓的迹象已经显现。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袁刚明也认为,如果GDP增速继续下降,可能导致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倒闭。
李虹蓉建议,“在货币政策不放松的情况下,财政政策必须有所作为,否则中国经济趋冷的可能性很大。”
货币政策尚无放松迹象
最新数据显示,6月CPI同比上涨7.1%,较5月份回落了0.6个百分点。不过,1-6月CPI总体上仍大幅上扬了7.9%,远高于年初设定的目标值4.8%。
统计数据还显示,6月份PPI同比上涨8.8%,增速高于5月份的8.3%;上半年的整体涨幅达到7.6%,比上年同期高4.8个百分点。
专家认为,从CPI和PPI数据来看,6月CPI增速有了明显回落,表明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有所显现;但是,在国际油价持续飙升的推动下,国内PPI增速呈加速上扬的态势,“成本推动型”的通胀压力有增无减。由此来看,国内通胀压力依然不容乐观。
统计局有关人士认为,下半年物价上涨的翘尾因素将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8个百分点、近期成品油和电价的上调、灾后重建形成对建材的需求,也都可能形成价格上涨的一些新的因素。
李晓超在会上还提到,下阶段要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进一步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袁刚明指出,从以上言论来看,下半年政府宏观调控的思路不会改变,信贷政策没有任何放松的迹象。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表示,作为先导指标,PPI的上涨必然拉动CPI的上扬,因此央行可能不会调整从紧的货币政策。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也表示,从紧货币政策必须继续实施下去,否则CPI的进一步增长会危及股市和房市。
袁刚明则认为,从紧的货币政策不一定能抑制CPI的上涨趋势。过度的紧缩反而可能导致经济下滑,一旦中国经济出现滞涨,后果将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