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品牌I.E. 由传统转换的烂漫精致
1986年,叶德铿与友人创办BY3时装设计公司,旗下拥有Allure、Melange、Myra B及Tamara,2000年,他有感本地缺少一个专为年轻女性而设的服装品牌,因此决定创立I.E。他说:“I.E.是我从旅行的热爱中延伸出来的,我喜欢旅游,喜欢各地手工艺品,一开始时,我把现成的牛仔裤买回来后修修剪剪,再加珠子、蕾丝、铜片等,制造出比较休闲、随性的时装,但这些时装的个性更突出,通过I.E.我想鼓励大家玩搭配,自我发挥、表达自己。”
最初注意到这个品牌,因为旗下服装皆采用batik布料,很有地方和时代色彩;然而传统布料上却罕有地出现新世代线条,为传统加添摩登魅力。
叶德铿说:“我爱batik,品牌创立之初我把大量batik加入时装,希望让一个地方的文化时尚化。”
三年前,他把品牌交由好友刘有华(33岁)掌舵,后者加入后大刀阔斧改革了一番,现在的I.E.,全是刘有华在背后推动的。
无心插柳,潇洒走进时尚圈从头学起
I.E.的掌舵人刘有华有张娃娃脸,脸上还有两个深邃酒涡,访问当天他一件T恤短裤率性入镜,整体造型孩子气的他,让人很难想象他就是将I.E.带到西班牙、土耳其、日本、美国等地的幕后人。
这位来自古晋的大男孩原来是名电脑工程师,在英国留学修读该科硕士,好几年前他在偶然机会下,帮叶德铿设计服装宣传材料,从而接触时装。
他说:“我从小爱画画,长大后再接触到服装,唤起了我小时候的爱,当时帮叶德铿,我都不收费,反正他搞时装,我说,不如帮我做几件衣服当成酬劳。于是我开始画图,由他帮我做衣服。”
图画多了,才华越是隐藏不住。
后来两人以玩票性质在品牌下设立迷你男生线试探市场,结果反应良好。当时叶德铿正朝海外发展,I.E.急需人接手设计,刘有华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放下比目前高出三倍薪水的电脑工程师工作,潇洒走入时尚圈。
告别黑白,驰骋彩色世界
刘有华告诉记者:“我对服装的知识,都是从叶德铿身上一点一滴学来的。噢,我还是个色盲,相似度太高的红、褐、蓝紫啊,还有绿,都需要别人加以分辨。”
他中学学油画,某回老师发现他画的苹果竟是褐色的,检查之后他才知是眼睛在作怪。但除了颜色挑战,从黑白分明的世界走出来的刘有华,最初也无法欣赏模棱两可的美丽。
“我以前都对着电脑发号施令,跟电脑说一是一,二是二,电脑不会给中间的可能性,现在面对更多不同的人以及他们的要求,情况很不一样!时尚和我以前做的想的完全是另一套。以前我粗心大意,现在需要万二分的细心,拉链要多宽?多长?纽扣是什么颜色?时装是由许多小细节组成的,我学习到如何面对琐碎。”
压力大时他会在公司发脾气宣泄情绪,当然他也有怀疑自己决定的时候。不过迈入设计的第五季,刘有华已领悟到放松和放开的重要性。
撇开所有压力,他不否认现在的工作带来的满足感是前所未有的:“我很享受创作过程,看到女生把我的作品穿在身上,我很开心。”
【给妹妹的设计】
I.E.最初以新型batik服登场后,马上有人“模仿”,并以更大众化的价格推出,刘有华于是向叶德铿提议,让品牌转型。
现在的I.E.,偶然还出现batik影子,但品牌更努力拥抱世界各地文化以及各地传统面料,在设计师的诠释下,将传统转换成烂漫而精致的时装。
除了把各地最精彩的面料摆在一块,形成品牌的特征,I.E.的女装上往往附贴布、刺绣、热带岛国的花纹及图案等细节,让每一件女装多了丰富的表情。
品牌每年春夏及秋冬两季推出新鲜货,而每一季刘有华会设计多达300个款式,确保每星期消费者都能在I.E.的三个零售点——诗家董怡丰城、来福士城罗敏申及高岛屋百货公司,看到新的花样(服装价格$59-$149)。
特别欣赏设I.E.植入女装的那股邻家女味道,抓住了每个女人心中一直保有的少女心。
刘有华听了笑说:“我设计时都会想到我的三个妹妹,我和妹妹关系很好,但来新加坡后就较少见面。每年新年回古晋共聚,我会带很多衣服回去,看妹妹穿出来问我意见,我特别高兴。我是哥哥,不会让妹妹穿得太性感的。”
另外,服装里淡淡的复古味、怀旧情,以诸如印度手摇纺织机制作的布料、手工花边等酝酿,内敛而含蓄,却不失个性的表达。
看来,现在别人要“模仿”,可不那么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