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业:谋求“非价格竞争力”
诸多出口企业已开始积极应对人民币升值。改变出口结算币种、提前收汇、产品提价,成为相对常规的规避汇率风险的方式
而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国际市场需求减弱等诸多“内忧外患”的影响,使得外贸企业开始不能再依靠劳动成本优势与竞相压价来获取订单,转而谋求非价格竞争力
这几天,陆明庆为自己公司缩减生产线的事情忙得不可开交。但是谈起这件事,他内心却充满期待。
作为江阴桑阳服装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陆明庆在今年人民币升值步伐不断加快、企业出口利润逐步摊薄的情况下,为企业规划了一条转型之路——缩减生产线,研发自主品牌的服装进行外销。
这家曾经为沃尔玛、JC PENNY做贴牌代工的企业,将在未来几个月内以自主品牌的高附加值面料和服装开拓国际市场。“我们正在谈一些订单,利润肯定值得期待,现在还不能透露具体的数据。”陆明庆在电话中对记者表示。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7月18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238,这也意味着自2005年7月21日实施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达18.85%。
百计应对升值困扰
日前,本报针对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浙江等地的170余家外贸企业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其中41.13%的企业认为,汇率变动依然是对出口影响最大的因素。此外,产品价格变化(22.58%)与出口退税等扶持政策变化(19.76%)也是困扰企业出口的重要因素。
“我们现在已经亏了很多了,天天亏损。10天前,我们是按照(人民币兑美元)6.83的汇率预期报的价,可是按照现在的汇率走势看,我们严重低估了人民币的升值速度,”南京某化工出口企业的一位外贸业务员说,“我们现在只能跟客户商量,看能否将远期信用证提前议付,不然只能自己承担损失。”
今年上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加速,已经成为困扰出口企业的“拦路虎”之一。上述调查结果显示,针对“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出口影响程度”这一备受关注的焦点话题,选择“影响非常大,导致竞争力明显减弱、利润明显下降”的企业比例达40.35%,而选择“有影响,但目前仍在可控范围”的企业为59.06%。
然而,去年同期,针对103家外贸企业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则显示,认为“人民币升值造成了企业竞争力减弱、利润明显下降”的企业占35.29%,这一比例低于今年的水平;认为“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出口有影响,但影响可控制”的企业比例达到60.78%,略高于今年水平。而且,去年还有3.92%的企业选择了“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出口几无影响”,今年则只有一家受访企业选择这一选项。
事实上,面对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压力,诸多出口企业也已经开始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改变出口结算币种、提前收汇、产品提价,已成为相对常规的规避汇率风险的方式。
“最搞笑的是我们现在一天调三次价,客户都跟我们急了,可是我们也没有办法,原材料涨价,我们也要跟着涨,汇率变化也太快了。”上述南京化工出口企业的外贸业务员表示。
为了尽快回笼资金,部分外贸企业开始更改付款方式,由信用证(L/C)付款改为电汇(T/T)。“我们现在基本不做信用证,对老客户都是以T/T为主,为了规避汇率风险,还提高了客户预付款的比例,”山东力诺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出口主管李岩说,“原来常规的预付款比例是30%,现在很多订单我们都提高到了50%,尽量减少余款结汇的汇率风险。”
今年的调查结果也显示,企业为了应对人民币升值而采取的措施中,比例最高的选项为“尽快结汇、提前收汇,预收货款”,有32.29%的企业做此选择;其次,则有28.67%的企业表示以“提高出口产品价格”来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去年同期进行的相关调查中,这两个选项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7.85%和29.94%。
谋求“非价格竞争力”
面对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加速的趋势,外贸企业已经感受到了阵阵“寒流”。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国际市场需求减弱……诸多“内忧外患”的影响,使得外贸企业开始不能再依靠劳动成本优势与竞相压价来获取订单,转而谋求非价格竞争力。
广东中山金鹰游乐设备有限公司外贸业务员陈育新对本报记者表示:“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使得出口企业的利润越来越低,公司目前正在进行产品升级换代,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在开发、设计新产品,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
调查结果也显示,受访的170余家外贸企业中,已经有16.87%的企业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来应对人民币升值。并且,基于对未来12个月人民币升值预期而采取的相应措施中,选择这一选项的企业比例有所上升,达到19.59%。
“我们公司在研发不锈钢‘彩锅’系列,在高压锅外面加一层陶瓷,既保温又美观,”浙江某不锈钢制品出口企业的一位业务员表示,“外面加上一层彩色陶瓷的成本价大概是15元左右,而我们卖出的价格在原来的基础上能增加20多元。”
颇值得关注的另一组数据是:本次调查中,有26.63%的受访企业认为,未来还能继续承受的人民币升值的最大幅度为3%~5%;与此同时,有27.98%的企业表示自己公司的出口产品依然有3%~5%的提价空间,两者比例相当接近。
去年同期进行的问卷调查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当时受访的103家企业中,有超过七成的企业认为出口产品的提价空间在1%~5%,与其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幅度基本吻合。
在无锡红豆轻合金车轮有限公司外贸业务员徐飞看来,目前出口导向型企业谋求非价格竞争力优势,已经是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前几年,外贸企业这样做还可以说是未雨绸缪,现在要取得竞争优势拿到订单,就得不断开发新产品,毕竟新产品的利润要高于行业平均利润。”
尽管徐飞所在公司的出口产品利润率能达到10%左右,但新产品开发的脚步却从未停歇。“我们新产品开发的频率很高,不过以往主要是根据客户的要求来提供新产品,现在压力大了,公司的主动性也就更强了,”徐飞说,“从另一方面看,不断开发新产品其实也是增加出口的价格竞争力,报价可以提上去。”
上述浙江不锈钢制品出口企业相关人士则进一步表示,目前,外贸企业面对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可节约的成本已经十分有限,应该考虑从管理制度上削减成本。“比如完善管理制度、缩短从接单到生产的流程和时间,这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砝码。”该业务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