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业的“生死考量”
三大商会建言
密集调研之后,政策建议。
曹新宇说,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给出调控建议依次为: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资金面能够适当放松,回调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2%-4%.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希望,政府能够体察企业现状,此前严控贷款投放的政策能适度调整,另外也希望出口退税的速度能够加快。目前的出口退税周期一般在3个月-6个月,“个别地区甚至拖到一年才退。”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还建议决策层能够优先回调服装、家纺等成品的出口退税率4%;另外,半成品的出口退税率回调4%,“半成品如果不能回调4%,也希望能回调2%”。回调的时间点同样做了说明,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建议将人民币汇率与出口退税政策联动,在人民币升值较快时回调出口退税率。
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也被中国轻工商会提到了首位。中国轻工商会鞋分会秘书长王颖告诉记者,由于人民币升值、利率、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都处在持续变化的阶段,“这所有的利空消息都不确切,以致企业难以确定价格,接下订单。”
该商会也明确提出,希望政府将鞋的退税率由目前的11%回调至15%.
中国机电商会呼吁政府稳定企业预期,短期内应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灵活管理人民币升值速度,并建议提高消费电子类产品等一些技术先进产品的出口退税。
中国机电商会预计,其会员企业在外已签约的项目总价值为600亿至700亿美元,如果人民币兑美元升值10%,则这些企业将损失60亿至70亿美元。
政策演进
外贸政策,回调不容易。
2001年入世以来,政府此前奉行的鼓励出口创汇政策仍然延续,政策面上已经逐步意识到控制资源性产品的出口,注意可持续发展。这一阶段我国贸易政策的重点是履行入世承诺,逐步调低部分商品进口关税,并取消部分商品的进口配额。
这之后,也是我国外贸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广东省纺梭织事业部总经理卢展强对此印象深刻。2002、2003年是行业最为景气的一年,卢展强说,“一笔单子最少也有7%的净利润”。
2005年开始政府就数次小范围下调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主要集中削减钢铁等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等“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受此影响,卢展强说,这一年,他们的净利润水平下滑到5%.
到2006年,庞大的贸易顺差继续成为一个棘手难题。政府对出口的态度开始转变,“减顺差”成为贸易政策的新基调。
政府开始大范围削减出口优惠,其中最为重要的两项就是出口退税率的调整以及逐步收紧的加工贸易政策。
2006年9月,政府首度大范围调整出口退税,这轮调整取消大部分矿产品、煤炭、天然气的出口退税,钢铁出口退税率由11%下调为8%,纺织品出口退税从13%下调为11%,但一些高科技产品以及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品,其退税率得以提高。
2007年7月,政府再度出手。第二轮出口退税大调整中,533项“两高一资” (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产品出口退税遭取消,包括矿产品、肥料、染料等化工产品、皮革、部分木板和一次性木制品。
加工贸易政策也在持续收紧。2006年开始,政府逐渐扩大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涉及均为“两高一资”等商品;2007年7月,政府首次公布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这一目录除了涉及塑料原料及制品等“两高一资”产品,还涉及纺织纱线、布匹、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2006年、2007年这两波密集且强度大的调整,让广东省纺措手不及。卢展强对2007年的退税下调至今记忆犹新。当时他刚与德国最大邮购商otto签署了一笔200万美金订单,“退税一调,我们立刻损失了15-16万人民币,净利润率直接下滑2%.”
到2008年,省纺内部拟定的目标是,纺织服装出口力保1%的净利润。六年之间,从7%净利润到1%净利润保卫战,卢展强说,企业的失落感尤为强烈。
博弈回暖
商务部曾公开贸易平衡的时间表,希望能在2010年实现进出口基本平衡。
政府此前并未料到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拖累会如此严重。企业遭遇了美国因次贷危机导致的外部需求缩水,再考虑到人民币升值、《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多因素作用下,传统制造业所受冲击超过了政府此前预期。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赵玉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政策建言,能否被采纳,还要等待。
第一纺织网分析师汪前进测算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果真如传言所说,纺织品退税回调2%至13%,服装回调4%到15%,那么这一调整将让纺织全行业增加约132.29亿元的净利润,这占到2007年纺织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的11.4%左右。可谓四两拨万金。
张永军则建议政府放缓人民币升值的节奏。
世贸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周世俭也是暂缓升值的支持者。
2007年11月,商务部就曾发布调研报告,提醒各级政府,一旦出口大幅回落,有可能会使中国本轮经济增长周期出现“拐点”。
周世俭说,实际上,中国约有30%的出口货品都流向了美国,央行就曾估计,美国经济增长每放慢1个百分点,中国出口就会下降6个百分点。
在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用力权衡上,政策目标遇到了进退两难的一个抉择。
虽然实际的出口增速下降幅度比较大,但2008年全年贸易顺差预计还将维持在2400亿美元左右的高位。国家信息中心张永军说,即便高层近期高姿态关注外贸,“政策也不可能完全转向去扶持出口,即使出台回暖政策预计也仅仅是局部微调,而非全盘调整。但以纺织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承受力较弱,可以考虑小幅回调这些行业的出口退税率”。
“核心的调控将围绕GDP的增幅。”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金伯生告诉记者,所有的宏观调控目标,以保证GDP同比增长9%-10%为前提,如果决策层预期明年一季度的GDP增幅低于9%,则出口政策可能面临调整。
目前出口呈现的情况是2006、2007年密集减顺差政策导致的结果,这本是政策调整的方向,但是多重因素的叠加,导致出口所受的打击比预期严重。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赵玉敏表示,当下应该关注主流企业的经营状况,“如果政策面趋宽松,全行业受益,对于那些优质的内涵式发展的企业反倒不利”。
在保出口还是继续确保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政策效果,进而巩固宏观调控目标,还有一个微妙的决定因素——就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说,目前我国纺织工业吸纳的从业人口大约1800万,其中1200万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还有1亿农业人口每年为纺织工业提供约600万吨天然纤维原料。
此外制鞋产业也吸纳了至少400万左右的劳动力,这还不包括上下游产业的就业。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赵玉敏说,政府实际上是在权衡各方利益。不过,即使给劳动密集型企业略微回调出口退税,也仅仅是一时的救急之策,“企业要政策的余地不大,毕竟整个优化贸易结构的大方向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