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现代“黄道婆” 小镇上找到3个


http://www.texnet.com.cn  2008-07-22 09:36:25  来源:嘉兴在线 收藏

  在学校上历史课时,我们都读到过黄道婆,但随着织布机器的兴盛,黄道婆时代早已湮没。这次秀洲区王店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时,在南星桥村29组还找到了3个白发苍苍的“黄道婆”!

   50多年的木头纺织车

   一个月能赚200多元

   在张杏娥家旧物储藏室里,记者看到了在电视里才能见到的全部用木头制的纺织车。这台纺织车年岁不小,车身上留下不少的洞洞,也有磕碰的痕迹,张杏娥用一块野地里随手捡来的石头挂在车子上,用来“压脚”。

   “这台车子是我与婆家分家产时分到的。”她坐上车子,给木头梭子上了线,两手在车子两边来回推动梭子穿梭,车子“叽叽咔咔”发出一阵响声,如同生锈的老钟,慢慢地运转起来,她最近动手织的是一块蓝白格子布。“我23岁时,婆家分家产了,家里只有一台织布机,不够分,婆家又买了一台给我,就是这台。”细数起来,这台木头织布机已经有50多年历史了,跟了75岁的张杏娥大半辈子。

   “以前村里,家家户户的女人都会织布,一代代传下来,不会织布的女人是嫁不出去的。”张杏娥在纺车前陷入了回忆,曾经她们巧手织出来的布,可以成为新娘的婚被,一年中,有机会用织布裁制一两套衣服给全家穿,那也是很幸福的事情。“那个时候,我们在村合作社工作赚工分,空闲时间就织布贴补家用,当时一尺布可卖3毛钱。”

   “现在一幅8元,我一天最多时只能织2幅,一个月最多40幅。”张杏娥说一幅布除掉成本费用,最多一个月赚200多元。

   镇上剩下3个织布人

   这门手艺谁来坚守

   按照习俗,村里还有人会来向她买织布制作烧香老太的包裹,也有新娘子家买来包新婚被子等,“织布倒是不愁卖不出去,但是价钱不高,又花时间,大家都不愿意干。”张杏娥说,到田里干活不如在家织布,毕竟不用晒日头,轻松多了,所以五六十年前,织布是很吃香的一门手艺活,家家机杼声一片,盛况空前。“现在是不行了,村里只剩下我还有边上两个老人还在织布,谁还愿意做这个不赚钱的活啊。”

   根据镇上文化站的工作人员介绍,现在整个镇就剩下3个老人还懂织布的技术,“这次区里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我们准备把这门纺织技术拍摄下来。”据介绍,目前镇上普查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有2700多条,精选出了78条,而张杏娥她们的织布技艺就是其中之一。“老人们年纪已经很大了,等她们走了,估计镇上已经没有人会织布了。”

   “我有时候也在想,等我离开后,这台纺织车估计就被小孩子劈了当柴烧了。”想到这台陪伴了她50多年纺织车的下场,张杏娥就心里不舒服,“但是也没有办法啊,我们下一代里没有人会织布了。”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织布机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