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缝纫机,主动寻求复苏
编者按
不仅是台州的缝制设备行业,台州的制造业都在集体步入发展中的危急关口;不止是台州,浙江乃至沿海所有地区都在面临宏观背景下发展的困境。这是一个普遍的经济现象,不是哪个企业、哪个行业、哪个地区特有的现象。所以谁先把握先机,克服困难,谁就先人一步复苏和崛起。
台州的制造业是在缺乏资源、缺乏要素的情况下经过几十年的打拼才走到今天的辉煌。过去,我们靠的是敢闯敢冒、不屈不挠的勇气,靠的是在困境中崛起、在挫折中奋进的精神。在如今,我们还要靠这种支撑了台州崛起的人文精神。
无疑,在现阶段下,企业家的信心是最重要的。最近一段时间,我市相继举行各大支柱产业的企业家座谈会,分析形势,解决问题,鼓舞士气,为台州的产业升级出谋献策,为台州制造业的发展加油鼓劲。我们惊喜地看到,许多企业在困境中积极应对,找到了许许多多规避风险的办法和经验,我们更看到了企业家们面对困难的乐观精神。
从本月14日起,本报派出多个采访组,开辟《台州制造,如何突出重围》栏目,就我市缝制设备、工艺美术、汽摩及配件、鞋类服装、造船、医药、化工等制造行业进行深入调查,探访企业家们的真实心态,挖掘行业和企业在突围中奋进的典型做法和经验,为我市其他行业和企业提供借鉴,今天推出第一篇。
时值酷夏,占全国1/3产量、世界1/5产量的台州缝制设备行业却正在经历一场从未有过的“严寒”。
市经委提供的数据显示,台州的缝制设备行业从2007年下半年走入下坡,至今仍无好的起色,今年1至6月,该行业规模上企业的产值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0%,整个行业的产值下降13%,生产企业的效益明显下滑。
就在不久前,媒体对中捷股份大股东挪用资金事件、飞跃集团资金链问题的接连曝光,使深陷困境中的台州缝制设备行业增添了些许隐忧。一时间,台州这个拥有中国缝制设备制造之都美誉的地方成为政界、学术界和新闻界共同关注的经济焦点。
“台州缝制设备行业现在面临的困境绝不是单个行业的问题,这是台州制造业在目前宏观背景下多重因素叠加的共性问题。”市经委轻工行业处处长潘志伟告诉记者,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宏观调控加剧、银根紧缩、出口退税调整、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人民币不断升值等一系列外部环境的恶化造成了台州缝制设备行业当前的困境。
这绝不意味这个行业的整体衰退!曾任台州缝制设备行业协会秘书长的潘志伟相信,这只不过是一次行业内部的大调整。如果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台州的缝制设备行业也应该到了调整和转型的“洗牌”周期。
台州的缝制设备行业在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开始承接来自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产业转移,到2000年步入了快速发展的周期。在连续近8年的时间里,台州的缝制设备产业完成了规模和量的突破,到2007年,台州的缝制设备企业超过1000家,年产缝纫机550万台,行业总产值达到240亿元,出口创汇5亿美元。台州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缝制设备的制造基地。
然而,市场同样有调整的周期,当火爆的市场渐渐消退时,台州的缝制设备行业开始普遍面临产能过剩,战线和规模扩张过度的现实,曾经在市场高峰时被掩盖的由于盲目扩张而导致的结构失衡、产品同质化、自主创新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等深层次矛盾日渐显露,台州缝制设备企业赖以生存的低成本优势也在调整中受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