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超过去年 浙企用金融工具跑赢汇率
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三周年。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当日公布,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6.8271元人民币。以此计算,3年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已超过21%。
2008年以来,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截至7月21日已经累计上升近7%,超过去年6.9%的全年升幅。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的突然加剧让不少浙江外贸企业措手不及,本已微薄的利润进一步下滑,
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浙江外贸企业最终开始接受利用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规避汇率风险的观念。其中,“远期结售汇”成为大多数企业避险的主要选择。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在浙分支机构2007年的远期结售汇业务量超过50亿美元。据农行浙江分行相关人士统计,2007年远期结售汇量比上一年激增了3-4倍。
“远期结售汇”主要是通过“锁定未来汇率”以实现保值,目前已经成为浙江大多数中小外贸企业针对汇率变动普遍采用的避险方式,但这种方式必须有银行配合。
如金华一家外贸代理公司2008年1月29日和建行签订了100万美元、6个月的远期结算合约,锁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1∶6.97,当时即期汇率为7.20。也就是说每收入1美元,半年后公司收益缩水0.23元,损失额为23万元人民币。根据双方的合约,该公司可以在7月任意一天结汇。这家公司结汇当日的汇率是6.8271。假设该企业没有锁定远期汇率,以结汇日的即期汇率6.8271计算,每1美元就要减少0.373元,也就是说,半年后就要损失37万多元。通过锁定汇率,该公司挽回了14万多元的损失。
杭州著名纺织品出口公司凯喜雅集团去年有7000万美金的贸易额使用了远期结算工具,外汇风险降低了5%左右。
建行浙江省分行国际业务部李岚说:“目前各家银行根据每天银行间市场的报价,提供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等期限的人民币远期结算价格。通过远期结汇,可以规避一半的汇率风险。”
虽然“远期结售汇”可以防范人民币意外冲高的风险,但也有很多出口型企业却不愿染指这些金融工具,原因是担心人民币升值减速后可能会支付过高的汇率。绍兴某纺织品出口公司一位财务人员表示,大多数中小企业都不具备从事远期、掉期交易的便利条件,就算是大公司,如果不能准确预测汇率走势,也会在衍生交易中蒙受损失。
而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已经转向其他结算货币。宁波长隆制衣有限公司报价部江主管表示,非美元结算还处在探索和尝试阶段,至少今年美元计价仍是首选。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可能会减弱,但趋势并不会改变。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可以采取汇率锁定、价格锁定等措施以降低风险,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