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时代”下中国外贸的平衡舞
展望下半年中国经济形势,这样三个问题不容回避:略有回落的经济增长速度;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或将趋减的外贸顺差。
乐观的估计如是认为:随着震后重建工作的展开,政府投资支出无疑会增加,这将帮助中国经济在面对外部需求(尤其是来自美国需求)大幅下降时,仍能保持10%以上的经济增速。
但在解决通货膨胀和追求贸易平衡方面,少有人还能保持如上乐观的态度。
上半年高达7.9%的CPI上涨幅度,清楚地表明当前结构性通胀的特征仍十分明显;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经济重镇浙江、江苏、广东等省份出口滑坡,导致上半年出口增幅同比回落了5.7个百分点,这让不少人对下半年外贸形势的判断忧心渐重。
人民币升值有望放缓进入2008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上扬,在4月10日以6.9920的新高“破七”之后,人民币汇率毫无悬念地进入了“6时代”。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有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的因素在里面,但还有一部分原因不是人民币太强,而是美元太软。”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认为,2008年美国经济减速,次贷危机影响扩大,使得美元贬值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实际上,由于中国不断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而美国、欧洲的一些国家则连续下调基准利率,从而导致内外利差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趋势被进一步强化。
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无疑会导致热钱流入加剧。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剧锦文认为,当前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步伐较快,在美元贬值而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将我国作为可供选择的投资出路,国际资本流入中国的速度和规模都将扩大。
“虽然形势严峻,但从欧洲央行最近的反应来看,人民币升值压力可能在下半年得到缓解。”剧锦文说。7月初,欧洲央行宣布将欧元区基准利率提高25个基点,达到4.25%,欧元加息在某种程度上使美元加息的压力有所增大。剧锦文认为,如果美元加息,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利率倒挂现象就会有所缓解,央行可能再次运用利率工具来对抗通胀。一旦央行以加息对抗通胀,就必须放缓人民币升值速度以避免更多热钱流入。
当下,中国出口企业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剧锦文认为,如果人民币继续大幅升值的话,出口行业可能出现大规模倒闭、裁员的情况,“这种压力也会使得人民币的升值步伐逐步放缓”。
外贸顺差或见“拐点”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累计贸易顺差为990.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1.8%,减少132.1亿美元。其中,6月份外贸出口增长17%,继今年2月份之后再度跌破20%这个敏感临界点,这一信号被业内解读中国外贸的拐点已经显现。
“出口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是由于国外需求下降。另外,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内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上升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剧锦文表示,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看,由于出口增速将继续下降,进口增速将继续上升,我国贸易顺差快速增长的趋势难以延续,“其实这也是政府为缓解流动性过剩的压力,采取宏观调控措施减少贸易顺差的结果,从目前形势来看,‘减顺差’的效果基本显现。”
实际上,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抑制贸易顺差过快增长,今年以来,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包括紧缩性出口政策密集出台减缓了出口增势,禁限类商品范围扩大导致加工贸易出口明显减速,扩大进口导向使国内进口大幅增长等。
国内宏观政策的调控,加上对出口影响较大的海外经济不景气,这决定今后一个时期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剧锦文认为,一方面,包括纺织、服装在内的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寄望于国家能在出口退税回调和资金面支持上给予倾斜;另一方面,政府在逐步调低部分商品进口关税,并取消部分商品的进口配额之后,能否在外贸政策进行回调仍然是个未知数。
“政府决策层关于贸易政策如何调整,将是一个困难的抉择。”剧锦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