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温州纺企发展模式迷失:陷入方向性困局


http://www.texnet.com.cn  2008-07-24 14:08:01  来源:sina 收藏

  “目前温州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是一个全国性问题,而不是温州独有的。温州的发展模式并没有出什么问题。”温州市经济学会会长马津龙在其飞霞南路的办公室里表示。

  马津龙办公室窗外就是温州闹市区。在这个经济曾经超高速发展的明星城市,繁华的街道上不时会有一些豪华跑车驶过。

  这个城市在每一天醒来时都喧嚣依旧,但喧嚣的背后却凸显着一系列令人揪心的指标:上半年,生产总值增幅首次低于全国平均增速,为199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居浙江省末位;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居浙江省末位……

  隐藏在这种现象背后的,是温州模式悄然已从“以商带工”蜕变为“资本游击队”。

  经济调整中“倒下”的企业

  阮忠林终于把做了20年的鞋厂关闭了,这是他目前最主要的投资。做得最好的时候,他的瑞安忠鑫鞋业有限公司“资产逾千万元,员工280多人,技术人员25人,拥有2条国内先进制鞋生产流水线,年生产能力130万双。”

  阮忠林有个叫做“三鼎”的鞋类品牌,主要生产男女休闲鞋和绅士皮鞋,工厂在瑞安市莘塍镇垟底工业区。

  温州的工业分区多以镇来划分,莘塍镇这个镇基本上是生产鞋子的,阮在当地算是一个大姓,单说找生产鞋的“阮老板”,可以找到好几个人。“周围好多鞋企都停产了,我们算中小企业,比我们更小的,早就关了。”阮忠林这样告诉记者。

  “最好的时候一年可以做100多万双,我们自己做内贸,通过外贸公司出口一些。”阮忠林的声音低沉下来。他说,原材料涨价、经济不景气,销售量不断下滑,最后只好把经营了20年的企业匆忙关闭了。

  很难去调查清楚究竟有多少温州鞋企关门。记者从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了解到,现在还有2600家鞋类企业处于生存状态。而在2005年相关媒体的报道,温州有鞋企近4000家,从业人员40多万,年产皮鞋6亿双左右。

  要搞清楚有多少温州企业在这轮经济调整中“倒下”也存在着同样的困难,但来自官方的可能并不准确的数据已经相当惊人。温州市经贸委7月初曾对该市31个工业强镇和开发区15521家中小企业进行过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目前当地停工、半停工和倒闭的企业达1259家,占调查总数的8.1%,比一季度增加2.1个百分点。

  这些停工、半停工和倒闭的企业涉及的行业有纺织、鞋业、服装、印刷、塑料制品、眼镜、电工电器、工艺品、制革,其中鞋革、印刷、服装等行业倒闭企业数居于前三位,占倒闭企业数的56.8%、8.8%和6%。

  “曾经辉煌的温州特色产业已经出现了某种衰弱迹象。”当地一位经济学者这样说。

  出现衰弱迹象的市场

  在中小企业发展陷入困境的背后,温州的市场也出现了某些令人不安的迹象。

  2008年7月,浙江台州人阿峰再度来到了温州的永嘉桥头镇,两年前,他曾经在这个被称为“纽扣之都、拉链之乡”批发过货物。当时,桥头镇有纽扣企业560多家,年产值13亿元以上,占据国内市场的80%,国际市场也有60%的份额。

  “‘纽扣之都、拉链之乡’的路牌依旧,但往日的繁华和喧嚣已不复存在。”阿峰有些感慨。

  出租车司机陈严兴介绍说,他在桥头和鸥北之间开了10年的出租车,一直为外地来桥头的客户服务,但近几年桥头的生意根本没办法做,客户一年比一年少,很多客户甚至来了一次就再也不来了。“大部分企业都把生产出来的成品拉到义乌去了。”陈严兴说。

  在桥头商贸城里,就是地段最好的铺位也只有几家纽扣和拉链企业在支撑着门面,其他好多铺位都挂上了托运部的牌子。在商贸城的小广场上,横七竖八地停着各式车辆,其中最显眼的是一辆“桥头-义乌”双层大客车。

  曾经被大多数温州人引以为傲的小商品市场正在走向衰弱。而在这些市场的背后,有着一组令人难堪的数据––上半年温州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出口 交货值307.09亿元,同比增长3.4%,增幅同比回落18.9个百分点,出口对产值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同期的22%下降到5.6%。尤其是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出口 交货值首次出现负增长,增幅同比下降了5.8%。

  温州市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今年1至6月,温州的眼镜、打火机、锁具、制笔、服装等以出口为主的几大行业,出口增幅均处于下降趋势。

  宏观背景或仅提供加速下滑契机

  数据显示,6月份温州工业、投资、出口和财政等指标分别增长6.9%、-9.4%、14.2%、11.1%,比1至5月累计增幅回落7.3、17.8、6.4和14.6个百分点。

  “(温州)经济总体下滑风险正在逐步集聚和显现。”在温州市统计局不久前成稿的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中有一个触目惊心的结论。

  实际上,温州经济已连续多年出现了下滑的迹象。“最早发现温州经济有下滑趋势是在2000年。”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教授张仁寿对记者说。

  “当时很多数据表明,2000年是一个转折点,不管是从发展速度,还是产业结构调整,对温州来说,都开始进入一个滞缓期。”张仁寿说。

  2003年上半年,温州GDP增速在浙江省居倒数第二,到7、8月份更是跌至倒数第一。至2006年,温州生产总值1834.38亿元,同比增长13.3%,从增速上比较,GDP增速已经低于长三角城市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居长三角城市第15位,在浙江省居倒数第二位。

  有专家指出,宏观调控和世界经济环境的趋紧只是为温州经济提供了一个加速下滑的契机。

  “以商带工”蜕变为“资本游击队”

  1980年代,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总结“温州模式”时提出,温州是以商带工的“小商品,大市场”。但在这个模式的嬗变中,温州逐渐背离了当初的发展轨迹。

  温州模式的鼓吹者、当地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一直在不屈不挠地给全国各地的记者发送邮件。邮件的内容是温州资本如何转战境内外。他根本没有意识到:当温州资本过于执著于满足自己的获利冲动,温州模式已经从“以商带工”蜕变为“资本游击队”。

  位于温州永嘉的红蜻蜓集团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温州式的发展”。其董事长钱金波曾经跟媒体表示:“不搞多元化,发展的空间有限,所以剩余的钱想办法找卖点”。最多的时候,红蜻蜓的“多元化”曾经涉足到房地产、百货、金融、教育,服装领域。

  尽管在2005年,钱金波提出了回归主业的计划,但业内人士称,红蜻蜓已经错失了不少发展机会。“游弋在境内外的温州资本在四处寻求获利机会。”––在巨大的利润面前,很多温州企业关注的是,这笔投资是否能在短期内得到最大的回报。

  与这种特性相关,温州市的支柱产业几年来一直局限在鞋类、服装、眼镜、打火机、塑料制品、通用设备等行业,产业内部的升级换代也没有得到大的突破。

  “温州老底子以轻纺工业为主,工业化转型又没有抓住机遇。所以导致这个城市的经济很难转型。”张仁寿说。

  可以说,获利的冲动让温州人造就了温州模式,又让温州人背叛了温州模式。当温州人通过经商获得的丰厚资本不再专注于进入工业领域,并在这个领域里积累和发展,温州就已经注定了今日的“困局”。

  而这,与宏观经济背景无关。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形势分析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要闻
进入要闻>>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