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韵味 渐行渐浓—西方设计师钟爱东方风格
随着奥运进入倒计时,全世界都在期待着这场别具风格的[中国秀]带来一个充满激情的夏天。俄罗斯、墨西哥等国家代表团专门为他们的东方之行设计了中国风格的制服。事实上,[中国风]在国际时装界掀起的创作浪潮已持续数年。西方流行体系对中国风格表现出的巨大热情,把传统变为最炙手可热的流行。中国韵味是如何在这些异国设计师手下惊艳呈现的?让我们来一一盘点。 ●浓墨重彩初亮相 2008年春夏的prada“非常中国”,一目了然,但我们却找不到任何中国符号原本模样的痕迹。朦胧的旗袍身形被进行了Prada式的重塑,门襟可爱而有幻想色彩;衣裙上连续出现的图形设计有人物和植物共存的故事情节,除了满溢的自然情趣,借服饰讲故事的形式也显然来自中国传统的服饰手法和情感寄托方式。
改革开放前几十年,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国文化极少能与外界产生交流并被关注。80年代初期,皮尔卡丹在中国进行了“时尚开荒”后,国内最早的一些设计师们开始尝试一些设计实验。他们把传统艺术融入到时装中,如“建筑上身”的紫禁城时装秀,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除了让国人大为感叹“原来服装可以这样天马行空”,更吸引了国外设计师的目光。
“中国风格”很快在西方现代时装界降临———令人回味不已的是,那是一次强势、充满艺术感染力的初登场。1998年春夏高级定制发布会上,接任ChristianDior首席设计师不久的年轻的JohnGalliano,以旧上海风尚为灵感进行了一系列具有浓郁风格的创作,美得令人窒息。从秀场发布直到后期平面广告,中国风格从未如此展现在现代世界的面前,那一季设计为Dior征服了无数新的fans。Galliano成就了这次新东方美学的入侵,中国风格亦成就了这位设计鬼才的盛名。无怪Galliano在Vogue中国版周年刊上坦言,“你们拥有如此丰富的创意源泉,中国总能给我许多新鲜的想法”。
●设计师爱上中国元素
Galliano之后,鼎鼎大名的设计师们纷纷爱上中国元素,共同打造了一个流行高峰。
2003年春夏是中国元素在国际T台上大放光芒的一季。尤其对潮流及民族风情热衷的意大利和法国设计师,包括GiorgioArmani、Gucci、RobertoCavalli、Jean-paulgaultie等纷纷投身其中。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对中国传统美学进行了解读。
在西方设计师眼中,经过数千年历史积淀的文字、工艺、民俗及传说中的图腾具有神秘的力量和美感。因而能够提供明确视觉元素的素材受到广泛欢迎,例如旗袍、龙凤等吉祥图案、青花瓷、编结、五行色等等。2003年左右的设计,表现出比较典型的西方方式,以直接、明朗的款式、图形和色彩符号演绎着“看得到、外在化”的中国风。手法包括时尚化的超短旗袍、丝绸和印花布等中国式面料的多种运用、吉祥纹样的波谱涂鸦……在各个品牌原有风格框架下,这些我们熟悉的素材有了全然不同的运用,思路之开阔令人耳目一新。其中最出挑的两件代表作分别是Gucci的一件渐变蓝色刺绣短裙和RobertoCavalli夺目的明黄超短旗袍。流行直到2007年春夏季,未曾中断过。
●风格正在不断深化
我们时常认为,由于思维方式的迥异,西方人是很难真正理解中国式美学的内涵的。在国内本土品牌和设计师(如例外、江南布衣、王一杨)逐渐形成追求内在精神的中国现代服装风格时,时尚旁观者未免会暗想:这才是中国美学,国外设计师对中国风的热衷充其量是出于流行的目的,短期里用他们纯熟的设计手法借用一些中国视觉元素而已。然而,这实实在在是低估了他们。
近年来,随着整个时装界风格发展的深入,西方设计师们对中式美学也有了更深层的探索。他们甚至尝试解读抽象的中国审美思维,例如用服装语言表现对自然的亲近、禅意气质
等等,而不仅仅停留在对图形的搬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