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中国VS中国设计 (组图)
以宣纸印刷、绢帛装裱运动员获奖证书,是本届奥运会的一大创举。
颁奖花束名为“红红火火”,选用9支“中国红”月季作为主花材。
颁奖台的弧线云头叠落交错,如行云流水,体现出其“玉带祥云”的含义。
中国要给世界提供什么样的设计思考,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的设计并不是以封闭、保守、狭隘的传统意识为主流。我们要让世界感受到,中国有丰富的视觉文化资源和创意传统,而且这种创意传统是开放的。
会行走的中国瓷器
“青花瓷”、“玉脂白”、“盘金绣”、“玉佩”、“丝绸”、“中国红月季”、“绢帛装裱”……一道即将拂过奥运赛场的浓郁中国风呈现在世人面前。7月17日晚,一台绝美的视觉盛宴在北京“798”艺术区上演,北京奥组委首次面向全球发布了奥运会颁奖礼仪服饰及颁奖台、颁奖花束、运动员获奖证书等主要颁奖元素。同“舞动的北京”、“金镶玉”、“篆字”等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的精品一样,这套奥运视觉元素的设计同样充满风格鲜明的中国元素:灵动飘逸的“青花瓷”、温润典雅的“宝蓝”、活力四射的“国槐绿”、素净柔美的“玉脂白”、高贵大方的“粉色”,奥运颁奖系列礼服一亮相就惊艳全场,充分演绎了东方古典与现代时尚的完美结合。而尊贵而极富律动感的颁奖台,喜庆而色彩靓丽的颁奖花束,别致而独具中国水墨画韵味的获奖证书,同样令人过目难忘。
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部长赵东鸣表示:“奥运会礼仪服装有着特殊的设计理念和规则,设计既尊重国际奥委会的礼仪工作惯例,同时又尊重了本国文化的传统,两者之间达到了很好的融合。”清华美院教授袁杰英对奥运服饰的艺术水准有独到的见解:“奥运礼服是传统意识与现代感觉的结合体,既要阳光、清新,有亲和力,适合广场型的礼仪服务,又要庄重、脱俗,有垂感,能凸显东方女性的非凡气质。所以我们运用了高腰、小马甲等国际流行元素,在腰部、领部、裙摆等细节处又融入了民族文化的修饰成分。”颁奖礼服的设计师尤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奥运颁奖礼服的设计体现的是现代中国的一种风貌和中国服装行业的一种状态,以前一直都认为中国是一个服装加工大国,我们想通过礼服的设计来展现中国的服饰、文化——传统服饰文化及现代服装的这种进步。”
奥运,给中国设计师一次机会
的确,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中国设计还要走很长的路。奥运给了中国本土设计师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们通过这个难得的机会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也通过这个高端平台向世界塑造我们自己民族的形象。我们看到,“鸟巢”、“水立方”的设计融合了中外设计师的合作结晶;我们看到,奥运景观、奥运奖牌的设计团队中的主力设计师大多有留洋背景;我们也看到,“中国印”的设计任务由本土企业承担、“福娃”由极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家韩美林为首操刀设计。在学习国外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设计师在参与奥运设计的过程中深入地理解了自身,并试着用本土的设计语言表达中国文化。“中国是什么?中国文化是什么?该怎样呈现?”奥组委形象景观设计部艺术总监赵萌教授认为,中国文化五千年来延绵至今,现在仍然是一种“活”的文化。我们希望表达的是一种经过现代人理解之后的中国文化,而不是完全照搬已有的“无生命”的东西,这样才能体现中国文化历久弥新的活力。也正如中国美协平面设计委员会副秘书长曾辉所说:“设计的文化主张要站在我们自己中国文化的立场上,来看待中国要给世界提供一个什么样的设计思考,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的设计并不是以封闭的、保守的、狭隘的传统意识为主流。我们有丰富的视觉文化资源和创意传统,而且这种创意传统是一种开放型的,而不是封闭的。”在全球化浪潮风涌的今天,如何在一个大型国际盛世中找准自己的文化定位,这才是奥运设计留给中国设计界最大的遗产之一。
1964年东京奥运会,三宅一生在20世纪70年代走上国际服装舞台;1988年汉城奥运会,三星在20世纪90年代将品牌价值超越索尼,这两次的契机给日韩设计界带来了15年的发展期,使得现在的日韩文化已走进、甚至带动国际主流。
那么,北京奥运能带给中国设计以什么,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