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纺织大规模扶持的可能性不大
宏观形势风险依旧
面对当前宏观形势,发改委称“局面还十分严峻复杂”。
“不确定因素增多,潜在风险进一步积聚。”一位发改委人士表示,张平在会上再次提醒各地发改委官员注意当前国际经济三个关键性形势。
首先,美国及世界经济减速,使得我国外部需求收缩。“现在看来比原来预想要严峻得多。”上述发改委人士表示,美国受次贷影响,中国经济可能会经历一个比较长的低速调整阶段。对此,我国仍需高度关注。
其次,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在加大。原因在于,原油类等基础原材料、粮食两类物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持续走高。
最后,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使得国内金融调控难度增大。如国际游资大量涌入加息后的新兴市场,包括中国。
发改委称,今年上半年多增的外汇占款,除了外商直接投资和贸易顺差增长等因素外,异常性流入的外汇资金占了很大比重。这进一步加大了国内流动性过剩的矛盾。
但是“从国际游资的动向来看,未来也不排除出现集中流出的可能性。”张平称,这种流动会影响国内股市、楼市的稳定发展。
“三种危机共振,局面还很复杂。”许正中分析,金融、石油、粮食危机共存,宏观形势的不确定性在增加。
“中国经济已进入了综合拐点。”许正中判断。
张平提醒各地执行宏调政策的发改委官员在国内四种形势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
其一,价格上涨压力还在加大,未来走势看,除了输入性压力之外,国内还有一些新涨价因素。如上游产品价格涨幅扩大,土地、资金、用工等生产要素价格和环保成本上升,近期调整成品油、电力价格也会相应带来一些影响。国内企业"消化"这类涨价因素能力不强,原材料生产企业和消费品生产企业涨价意愿都明显增强。
再如,随着灾后恢复重建的全面展开,对钢铁、水泥、玻璃等物资需求大量增加,这类物资价格很可能出现一定幅度上涨。
其二,农业发展形势还不容乐观。
数据显示,上半年,农资价格上涨同比上涨20.7%,创下了历史新高。因此,“制约农业生产和”煤炭、硫磺等化肥原资料价格仍在攀升,遏制农资价格上涨任务艰巨。“张平称。农民增收的因素依然很多。”
而能源资源制约因素和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验困难,也考验着未来宏调措施的效果。
其中,煤炭供应的“紧平衡”状态,也是发改委决策宏调措施时面临的重要命题。发改委表示,由于煤炭供应因素,进入7月以来,区域性、季节性电力紧张状态更为明显。
此外,发改委还判断,未来财政减收增支压力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