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针织“回家”打造区域品牌
今年上半年,苍南宜山镇针织服装业出现一个新现象:不少内衣厂商把原来在上海等地注册的品牌,转回温州或苍南。这些品牌为什么会陆续“回流”?记者日前在当地采访中发现,原来,随着“羽翼”不断丰满,宜山针织企业不再甘心躲在“幕后”了,他们合力打造自己的区域品牌,要站到“前台”来。
“追鹿”是宜山镇一家内衣生产企业的产品品牌。这只“鹿”几年来到外地兜了一圈之后,今年上半年重新回归家园,打出了温州“追鹿”品牌。该企业法人代表黄圣川向记者介绍了一段曲折的经历:
1997年他注册了“追鹿”商标,打的是宜山品牌。不过,头两三年,市场一直把“追鹿”内衣当成地摊货看待,这让想把品牌做大的他很无奈。不得已之下,他在上海注册了公司,打出了上海“追鹿”的品牌。宜山的工厂便成了产品的生产厂家。正如起初所料,这样一来,“追鹿”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大大提升,产品的市场效果明显好转,为企业带来了不少效益。
产地在宜山,打着上海、深圳、香港等地品牌,这种现象以前在宜山针织服装行业很普遍。该镇业内人士介绍,宜山针织服装行业刚起步的时候,由于市场对当地产品的认可度不高,再加上宜山地域知名度低等原因,产品销路一直打不开,经营成本也较高。因此,大多厂商的品牌就“傍”起知名城市,借此提高产品的形象。而宜山的针织服装行业只能默默无闻地为他人做嫁衣裳。
通过多年来的发展,宜山针织服装行业日益壮大,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也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宜山镇经济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黄微微介绍,宜山针织服装行业原来都是以个体户形式加工产品,个体户数量多达269家。近几年来,已经有30余家个体户升级为企业,其中3家发展成为规模以上企业。针织服装品牌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效果,创出了“追鹿”、“舒尔丹”、“宝派”、“绅门”等知名品牌。
为凝聚个体户和企业的力量,共同推动当地针织服装业发展,宜山镇政府今年以来积极引导企业把品牌转回当地。目前他们正在着手建设标准厂房。针织服装企业打当地品牌的,就有机会入驻标准厂房生产。企业规模和品牌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镇政府将给予资金奖励。
另一方面,企业也意识到打造区域品牌的重要性。苍南县宜山舒尔丹制衣厂负责人陈世国说:“以前打外地品牌是不得已的做法,现在宜山针织服装行业已经出名,是时候打造自己的区域品牌了。”他认为,只有把这个区域品牌打响,宜山针织服装产业才能在整体上进一步提升,增强市场竞争力。他公司的“舒尔丹”品牌今年已从上海转到了当地。同样,“宝派”、“绅门”等品牌也已经相继“回流”。
不少针织服装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迫切希望镇政府能帮助他们解决企业扩大的用地难题,以及给予资金支持,加大力度扶持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