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飞马佐里”是怎样“飞”起来的
8年前,东飞马佐里的前身东台纺机厂陷入半停产困境。然而,随着她与国际纺机界巨头——意大利康茂胜控股有限公司所属马佐里纺机有限公司“牵手”,进而迈上自主创新之路后,她就像插上了双翼“飞”了起来。现在她已拥有全国棉纺细纱机三分之一市场份额,企业规模扩大了70倍,进入世界纺机制造业前5强。7月15日,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发布会传出消息:东飞马佐里荣获中国纺机业竞争力第1位。
多元吸收世界著名企业创新要素
“‘东飞’把中国纺织机械的铸造水平提高了50年!”清华大学的铸造权威如是说。
“技术创新始于市场,终于市场。所以它应包括产品设计、工艺、材料、生产组织、市场营销五个方面,简单地利用对方的品牌效应来提高市场占有率,是不可取的。”这是“东飞”总经理朱鹏对“引进”的解读。因此,“东飞”在斥资6亿多元,引进德国、日本、意大利、英国、瑞士生产的高精尖设备的同时,送到国外培训的员工在国内的纺机企业中是最多的。几年中,他们就引进、消化、吸收马佐里产品专利68项,同时也培养出了一批能熟练运用国际先进技术进行自主创新的人才。
机械加工是离不开油的,但我们在现场却难以见到油。工人们会告诉我们,不等油掉到地下他们就已经擦掉了。这是他们按照欧洲纺织机械生产标准实行生产管理的一个缩影。全国纺织工业协会技术大奖以“马佐里东飞”命名,就是业界对“东飞”的高度认可。“东飞”对客户承诺,断一个标准件,赔一台细纱机,有人问朱鹏,这个承诺是不是太苛刻了,他说,“设备是你买的,但永远是我的。”纺机设备一般是机械部分维修期一年、电机部分维修期两年,而他们对客户承诺却是5年之内不用维修。
全面消化、吸收意大利及欧洲在纺机设备制造方面的先进管理经验及经营思路、市场理念等,为进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赢得了发展机会,“东飞”在短短几年内,几大系列产品市场业绩突飞猛进,从合资初的年销售5000万元猛增到15.3亿元。
从以跟踪模仿为主向以重大战略性产品的集成创新转变
早在2006年,“东飞”就与美国的一些纺织集团签订了批量销售细纱机合同,成为中国纺机挺进美国的首家企业。
作为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必须把各个已有的单项技术综合集成创新,形成系统技术,“东飞”的自主创新就是由此起步的。
他们组建欧洲研发院、上海研发中心、江苏纺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不同层面研发机构,既开发紧跟国际市场的最新装备技术,又随时根据市场需求开发适应性装备,以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开发能力,形成了满足市场需要的自主创新体系。
“东飞”获得的国家专利项目达191项,其中发明专利54项。中国发明协会表彰自主创新企业家,朱鹏成为首届“发明创业奖”获奖者,是全国纺织行业获此殊荣的第一人。全国纺机行业中列入创新型试点企业名单的,也仅“东飞”一家。
“东飞”先后承担了国家及省科技攻关项目14项,一批新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其中DTM149型紧密纺细纱机和CM500型精梳机分别获得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东飞”的“重定量大牵伸”棉纺工艺,在全国纺织企业中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收益以亿计,从而成为推动纺织企业在全国新型装备制造和新型工艺发展方面的领军者。
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
开展更高层面国际合作
在7月下旬举行的第十一届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上,“东飞”商标异常醒目,产品现场成交额达5亿元人民币。
“东飞”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实现在世界更高层面上的国际合作。继和意大利康茂胜公司合作以后,又和世界最好的自动络筒机生产厂家等达成战略合作同盟,使得他们能够瞄准国内外高端市场,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国际合作,让“东飞”如虎添翼,先后有8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东飞”细纱机配备意大利马佐里的集体落纱装置,采用德国设计制造的变频水冷却技术。大圆机引进国际针织机械制造知名企业意大利必洛德公司技术推出的最新产品,代表着当今单、双面针织大圆机世界一流水平。自主研发的高技术含量、高质量、高附加值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TM系列细纱机,先后获中国国际专利与品牌博览会和全国发明展览会两个金奖。
面对纺织品市场行情下滑带来的不利影响,“东飞”成功化解原辅材料大幅上涨造成的成本增加,继续保持了盈利经营、产销两旺的势头。产品不仅进入国内一流的棉纺织企业,还远销欧美、东南亚、中东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上半年,完成销售额6.6亿元,比去年同期净增5000万元。
“东飞”的骄人业绩让身兼“东飞”董事长的意大利马佐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阿蒂略卡莫齐,一股脑儿把这家跨国合资公司的经营管理权,全部交给了中方副董事长、总经理朱鹏。他每年只来看几次。每次来,都能见到喜人的新变化、新发展;每次来,他总是竖起大拇指:“中国,东台,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