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纺行业标准现状分析
执行甲醛限量标准顺应绿色消费。
随着全球“绿色消费”浪潮的兴起,人们更加关注产品是否安全,是否有益于健康。强制性国家标准GB18401-2001《纺织品甲醛含量的限定》符合国际环保和绿色消费的要求,顺应了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虽然,家用纺织品标准中没有规定甲醛的限量指标,但GB18401是强制性标准,是必须执行的标准。绝大多数家用纺织品经过印染和整理工艺,因此,应注重选用低甲醛或无甲醛整理剂。对于缝制加工企业,不仅要重视对面料甲醛的有效控制,而且也要对所有里料和辅料(如缝纫线、填充料等)进行甲醛检测和控制,以使最终产品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规定,顺利进入市场。
标识清楚减少消费纠纷。
产品的使用说明(俗称为标签)应当认真执行GB5296.4-1998《消费品使用说明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该标准的实施对市场规范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也给不少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困惑,认真分析可知,企业还是没有真正引起重视,下力气研究标准的确切内涵。正确规范的产品使用说明,可以分清责任,减少消费纠纷,既能维护用户和消费者的利益,又可保护生产或经销者的自身利益。
被褥内填料符合卫生标准。
GB18383-2001《絮片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对以絮用纤维填充的床上用品的填料提出了卫生要求指标:不得检出致病菌,不得对皮肤产生不良刺激和过敏反应,肉眼不得检出节足动物,不得有异常气味。各地以该标准为法律依据,查处并曝光了黑心棉事件。
2002年,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经贸委、卫生部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印发了《絮用纤维制品禁止使用原料管理办法》,禁止使用的原料包括:
纤维性工业下脚料(棉短绒、落地棉、废纱、边角料);
医用纤维性废弃物(已使用医用敷料和医患人员的衣物等);
废旧服装及其它废旧纤维制品;
再生纤维状物质(将工业下脚料、废旧服装及其他废旧纤维制品进行斩碎、开松、漂洗等方式简单加工的絮状纤维制品。
据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国家启动内需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和对家纺行业的支持和扶植,2001年国内家纺市场需求量将有所增长,消费潜力很大。但同时也应看到,由于品种结构不合理、缺乏品牌效应、国内原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扬等因素,导致近几年来我国家纺产品出口发展不快。当前,国际纺织品市场明显供大于求,国际家纺市场竞争尤为剧烈和复杂,今后我国家纺产品的出口形势将更为严峻,增长速度也将趋缓。有关人士针对我国家纺行业发展的特点,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弘扬"家纺文化",引导消费。当今对家用纺织品的消费已从单一品种的实用性消费逐步向多品种、系列化消费过渡。家用纺织品作为室内软装饰的文化内涵比服饰文化的内涵还要广。我国从2000年才开始发布家用纺织品的流行趋势,消费上仍处于初级阶段,但近几年发展的热头很快,盲目性也较大。这就需要家用纺织品协会宣传和引导消费,弘扬"家纺文化",提高家用纺织品的消费品味。使家用纺织品真正成为纺织行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国际家用纺织品产业发展很快,各种新型纺织品和电子等先进技术普遍应用在家纺设计生产中,如喷墨印花、电脑花型设计、新型原料及各种复合工艺技术等等,并与相关的产业如建材、家具、园林等密切关联,相互促进,从而使家纺产品的深度和广度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必须尽快提高家纺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使产品尽快赶上国际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扩大家用纺织品的出口比例。
--提高家用纺织品设计的艺术、文化含量。家用纺织品市场上新产品琳琅满目,艺术感、时代感很强,而我国的产品一种是设计陈旧,缺乏时尚感;另一种则是盲目模仿西方的图案,缺乏民族特色,家纺行业要从抓设计队伍入手,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民族文化和时尚有机结合起来,设计出具有我国鲜明特征的产品。
--倡优限劣,有序发展。目前我国家用纺织品发展势头很猛,但水平不高,有的不具备基本生产条件,盲目上马,甚至采用一些低价不合格染化料,直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对于这些企业,行业内应制定标准,限制其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的家用纺织产品缺乏名优产品,需要在市场竞争中创出一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和产品。
中国家纺企业需要转变经营理念,即如何由加工企业转变为经营运作型企业。理性面对全球范围的并购大趋势。 引入战略投资者是企业获得持续发展力的关键要素。在行业利润率高的背景下,企业整合和品牌整合的序幕将开启。 更多企业进入家纺行业将加速行业资源的重新配置。投资的不确定性问题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随着竞争加剧及利润率的下降,行业投资风险逐步显现。人才资源是行业发展的基础,中国家纺企业应重视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