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奥运服装订单大量“飞”往南方并非黑幕


http://www.texnet.com.cn  2008-08-05 10:58:25  来源:服装时报 收藏

  中国被称为龙的国度。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一种神圣、吉祥、吉庆之物,是英勇、尊贵、威武的象征。因而,在传统的纹样设计中,常把龙与其他题材贯穿在一起,表达一种吉祥的意境。如“龙凤祥云”图,把龙、凤和祥云连在一起,在古时象征着高贵、吉祥,现在则象征幸福和喜庆。 

  “福寿双全纹”,古人用蝙蝠、寿桃和双钱有机组合,构成“福寿双全”图案。其中取“蝠”与“福”谐音,“桃”寓寿意,“双钱”成“双全”之意,意在祝愿幸福与长寿。

  中国传统技法

  服装运用:奥运颁奖礼仪服饰“青花瓷”系列中的乱针绣,宝蓝、粉红系列中的盘金绣等。

  技法说明:乱针绣又名“正则绣”、“锦纹绣”,由杨守玉创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乱针绣主要采用长短交叉线条,分层加色手法来表现画面。针法活泼、线条流畅、色彩丰富、层次感强、风格独特。目前该技法已经发展创新出虚实乱针绣、双面乱针绣、双面异样绣和双面三异绣等刺绣技法。

  乱针绣是将西洋绘画与中国刺绣融为一体的创举,是把画理与绣理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刺绣艺术;是利用特殊的乱针技法来制作的“针画”;是用针线为工具,把不同方向、不同颜色的直线条交叉重叠堆积来表现物体的体积感、前后物体的空间关系及色彩变化。

  乱针绣特别注重色彩效果,比一般刺绣的层次要多得多。其操作不是一次刺成,一般要刺三层。第一层铺色,按照绣稿的轮廓线和色块满刺一层底色,刺底色的线宜粗一些,线条可以长一些;第二层做细,需注意制作顺序,一般先刺面积大的和后面的物体,面积小和前面的物体后做,重要的、引人注目的最后做,每做一处,都要照顾到整体与各个物体间的关系;第三层进行精细艺术加工,重点刺出线条的变化,光线和色彩的变化,用不同光色的深浅色线把整个绣面上的光线和色彩统一,呈现出和谐的光感同色调感。在这个阶段,如何运针、用色都要精心斟酌后才能果断下针,使一针一线都恰到好处地反映在绣面中,使线条刺得活泼而不呆板。此外还要发挥劈丝技术,根据题材的需要,在显示乱针绣粗中有细,粗细有机结合的特色时,需把一根常规丝线劈成若干分支的细丝进行刺作,尤其在表现某种物体如人体肌肤,为求细腻效果,要思考确定用线的粗细程度,最细时劈丝达四十八分之一,可见操作之细微和艰辛。

  也因此乱针绣的制作过程比一般刺诱要复杂得多,每幅作品耗时十分漫长,而流传在市场上的很少。

  盘金绣,盘金绣针法源于“钉线绣”,早在唐宋时期便已流行。钉线绣是将丝线或某种纤维盘组成图形,再用绣线将其钉固于面料上的针法。钉线方法又有明线,暗线之分,明线针迹外露,暗线针迹隐藏。而用金、银线盘组图形,则称之为“盘金绣”或“盘金银”。金银线分纯金银线、棉金银线,前者由两根细如发丝的金钱或银线相捻而成,主要为皇室贵族刺线所用,称“手搓金”;后者是在棉线外裹上假金而成,多为民间所用。在绣制上,一是组成图形之用;二是用于圈锁纹样外形,使外部线条因金色而亮丽。

  从刺绣手法上而言,盘金绣就是用平金的扎线方法,只用金线盘出图案的外边轮廓,图案中的其他内容则采用其他针法与之配合,如做打子或拉锁子或平绣与之配合,呈现用金线勾边的效果。(打子、拉锁子均为刺绣装饰针法)

  近代,盘金绣发轫于粤绣名品钉金绣而兴于苏绣。多用织金缎或钉金衬地,尤其是加衬高浮垫的金绒绣,更为金碧辉煌,气魄浑厚,绣品主要以金线、黄色、龙纹为特征,象征着高贵、喜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服装  奥运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