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岳西:大别山里“家纺城”
生意社8月6日讯 近日,《纺织服装周刊》记者随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陈树津一行走访了“中国手工家纺名城”——安徽省岳西县。
车到合肥,向西南方向大别山丛山峻岭行进,在陡峭的山路上盘旋,一路是不尽的深山。有谁能想到,就在这山路尽头、十万大山深处,“藏”着一个千家万户缝彩被、直接带动30000多农户计10余万人口的家纺产业集群呢?
走进岳西,我们着实领略了其手工家纺业与众不同的鲜明特色。
红色的土地绿色的山水彩色的家纺
位于皖西南边陲、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全县平均海拔600米,境内最高海拔1755米,千米以上山峰69座。这个纯山区县有山场面积272万亩,耕地面积18万亩,人均5分亩,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
岳西县人民政府县长汪谦慎介绍说,今天的岳西人用3种颜色总结家乡,一是“绿色”。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4%,动植物种类达2160多种,被专家称为“一座保存发育完好的天然大花园”。二是“红色”。总人口40万人的岳西是革命老区县、“烈士”县。战争年代,岳西牺牲的烈士和死难群众达3.9万人,占当时人口的四分之一。1985年,岳西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贫困县,2000年又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三是“彩色”。岳西具有手工艺品制作传统,民间不乏巧匠能人。手工家纺、桑皮纸、锡箔、竹制品等传统手工艺源远流长,远近闻名。尤其是手工家纺产业,近年来坚持产业化和技术创新,走上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主产品为绗缝工艺被、养生布鞋及其他产品,富有手工艺特色,以全棉布、棉麻布或丝绸为主要原料,采用裁、拼、缝、帖、绣花、盘花等各种工艺手法精制而成。
汪谦慎县长介绍说,到2007年底,岳西县共有手工艺家纺产业链企业32家,其中中美合资企业两家。主导产品分为四大类:工艺绗缝被,年生产2570个品种876万套;丝绸制品,年产白厂丝150吨,坯绸100万米;服装及鞋类,年产服装175万套,手工布鞋8万双;坯布,年产200万米。实现工业总产值24亿元,利税3.36亿元,全县从事手工家纺人口达10万余人,其中,直接从业人员5.8万人。红色的土地证明了岳西儿女的英勇顽强,绿色的山水给了岳西人生生不息的坚实倚靠,而彩色的家纺,恰是岳西人聪明勤劳、因地制宜的智慧结晶。
独创“公司+农户”模式,“天鹅”“天馨”齐飞
在岳西县的家纺企业中,有两家同为“天字号”的名企——安徽天鹅集团和安徽天馨集团。这两家工艺绗缝被加工的龙头企业,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已颇具规模,不仅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同时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咏鹅”、“天馨”均是安徽省著名商标,两大品牌商品均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和安徽省名牌产品。
天鹅、天馨集团能获得快速发展,离不开岳西独有的“公司+农户”模式。以绗缝工艺被为例,它的生产工序涉及千家万户,山区的广大农村妇女均擅长此类手工,而且以师傅带徒弟、婆婆教儿媳、母亲教女儿为传授方式。政府、企业因势利导,对此加以组织培训,这使得岳西家纺业在产业技术工人的储备上有了独特的优势。
而产品的质量控制则由企业负责,通过统一原料配送来控制产品生产进度和材料质量,通过QC人员巡检和技术指导、跟踪服务来控制产品的生产质量,再在最后的质量把关上由总检生产线和商检生产线严格控制,从而保证产品质量。
在对各家纺公司的下辖厂的考察走访中,《纺织服装周刊》记者亲身体验到:这种“副业”不误农活、不误照顾家庭,农妇们空闲时即可操针,时间自由、操作方便。从当初的走路、骑自行车交“活儿”发展到记者亲眼目睹的骑着摩托车、开着小货车交“活儿”,这一模式已直接带动农户30000多户、10余万人口,人均年增收3000多元。十多年来,农民累计从生产环节获得劳务收入30多亿元。广大农村妇女找到了一条“不离土、不离家、亦工又亦农”的脱贫致富路子,这对贯彻实施中央的三农政策和促进岳西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企业也从这极富特色的发展模式中尝到了甜头——
据天鹅集团董事长储荣生介绍,目前,天鹅集团有职工8500人,松散型从业人员却达5万余人,年生产能力500万套,是国内最大的绗缝工艺被生产、出口企业之一。天鹅是省、市级出口创汇大户和纳税大户,还是安徽省明星企业、国家扶贫龙头企业等。集团下辖17家成员企业、7家直属厂和102家分厂,集团连续9年跻身全省民营企业50强、市民营企业1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