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企业“救市”调整保证金或成下一着力点
生意社8月6日讯 加工贸易台账保证金调整,是否有可能成为纺织业“救市”政策的下一个着力点?
记者获悉,包括商务部、发改委、工业与信息化部在内的几部委正在调研2007年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对出口的影响,评估纺织等行业资金链受影响的程度。
消息人士称,评估仍在进行,目前暂未有结论出台。不过这一政策调整颇具争议。“仅商务部内部的意见就不太一致”——加工贸易政策的收紧被认为是代表了贸易结构优化这一政策的大方向。
政策下一步指向纺企资金链
7月31日,财政部宣布从次日起,部分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退税率从11%回调到13%。
这一回暖措施被认为是纺织业“救市”的一步。根据此前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上报给商务部的政策建议,纺织服装的退税率回调仅被列为建言的第三位,前两位分别是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以及资金面适当放松。
这两条建议被解读为:呼吁人民币暂缓升值、银行信贷能适度放松以及加工贸易的保证金制度能够适度回调。
该 商会副会长曹新宇表示,商会上半年的四次调研发现,对企业冲击最大的是上半年近6%的人民币快速升值,其次便是当前资金链的紧张。他称,目前不少企业的结算周期被迫拉长,“30天的延长到60天,原本60天的延长至90天,已经出现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案例了。”
今年4月,大型棉纺企业山东樱花纺织集团就因资金无法周转,负债8.9亿,被山东如意集团重组。
广东纺织协会副秘书长禤志强跟记者说,企业资金面紧张的情况分化严重。一家年产值1亿元左右的中型纺织企业,如果能从银行贷款200万,企业就不用倒闭了。
而记者8月5日获悉,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这类大企业目前仍有超过10个亿的银行贷款额度可供使用。
专家称,回暖政策的下一步已经聚焦在资金链问题上。不过业内对银行信贷放松这块没有多少指望,“即使果真如传言会放开一点,估计也难以惠及纺织业”。
来自广东省一大型国有银行信贷部门人士的说法应证了专家的观点。该银行人士称,今年年初总行下发的研究报告就提示,包括纺织服装在内的一些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形势不妙,提醒各分行要严控对这些行业的贷款发放。记者获悉,部分商业银行早已调高了纺织服装行业的风险参数。
保证金猜想
考虑到信贷松动的不易,企业正寄望于现行的加工贸易台账保证金能够下调或者取消。
2007年7月,商务部等发布《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44号文),将纺织纱线、布匹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列入限制目录。要求东部所有涉及企业,在进口加工贸易所需的原料时,需要将相当数额的保证金存入海关指定账户,待出口核销后,方能拿回保证金。
专家说,这一政策严重影响了相关企业的流动资金。今年第一季度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缴纳了18.69亿保证金,他估算全年缴纳量预计将超过74亿元。
记者获悉,包括商务部、发改委、工业与信息化部在内的几部委正在调研上述政策对出口的影响,评估纺织等行业资金链受影响的程度。
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6月11日、12日就曾为此赴广东调研,先后考察了广州、东莞、深圳三地加工贸易企业受影响情况。
消息人士称,此前工业与信息化部曾下发过一份纺织业“救市”政策的草案,这份草案虽然谈到企业资金链问题,但是并没有提及保证金制度调整的详细方案。
该人士称,他所获悉的消息是,要待上述几部委各自的调研结束后,并形成一个统一的结论,上述保证金制度的调整才有可能提上日程。
从现有的信息来看,保证金制度不会完全取消,“即使调整,也只是缴纳的比例下调。”
根据公式,企业应缴的台账保证金="保税进口料件备案总金额×(限制类商品出口备案金额/加工贸易出口商品备案总金额)×综合税率×50%。"
不过,是否回调争议性很大。
加工贸易政策的收紧被认为是代表了贸易结构优化这一政策大方向,2006年开始,政府数次出台措施收紧加工贸易,因为这一贸易方式不仅天然产生顺差,而且其带来的企业利润、产品附加值、对上下产业的拉动作用均不及一般贸易。
世贸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周世俭评价说,虽然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方向不容争议,但是调控的时间点有待商榷。他认为,在多因素叠加,整个外贸内外交困之时,这一政策调整应该放缓,甚至可以考虑略微回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