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达斯全球CEO海纳:中国生产线均不会撤
生意社8月8日讯 8月7日上午,阿迪达斯总裁海纳对近期舆论高度关注的“阿迪达斯生产线转出中国”的传闻予以了正面回应。
传闻始于法国《费加罗报》7月28日报道:鉴于中国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为降低生产成本,阿迪达斯公司准备将部分产品的生产从中国转移。
媒体称海纳曾在公开场合表示,阿迪达斯有超过50%的运动鞋在中国生产,但因为目前中国员工的工资要求不断提高,生产成本增加,公司打算今后将减少在华生产比例。据称,阿迪达斯在印度开设了生产线,在老挝、越南和柬埔寨也进行加工,甚至还将回到东欧国家生产。
另据德国《每日镜报周日版》报道,德国工程技术协会估算,在中国有大约1600家的德国公司,其中的1/5现在都打算退出中国市场。
在此之前,鞋业巨头耐克也要求中国一些制鞋化工企业将生产基地迁往印度,Clacks、K-Swiss、Bakers等国际鞋业巨头纷纷增设在越南、印尼的生产线。据上海美国商会联合博思艾伦咨询公司发布的《2007-2008年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报告,66家制造企业(多数为外企)中,近乎20%企业计划将工厂移师别国,即印度、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巴西。
种种迹象加大人们对阿迪达斯撤离中国的猜疑。
但在不久前刚刚披露的第二季度财报中,阿迪达斯在财政方面获得了强劲的业务增长。净销售额上升了14%,毛利率达到了历史纪录的50.1%,营业净利润也高达8.2%,可谓取得了非常丰厚的利润。
也因此,阿迪达斯在中国实行了非常大胆的市场计划,2008年一年就准备新增1100家门店,其2008年上半年的销售额也因此增长了60%以上。
《21世纪》:听说阿迪达斯的生产线要撤出中国,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决定?具体会有哪些产品撤出去?会不会对中国的很多OEM企业带来很大冲击?
海纳:我想借此机会纠正一下媒体过去两周错误的报道。
阿迪达斯本身(不包括锐步在内)的两个品牌产量大规模增长,所以需要在世界各地有一些新的生产厂家去进行生产。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会在像越南、柬埔寨、东欧等一些国家寻找一些新的生产厂家满足增长的产量和需求。
但在中国的工厂一家都不会撤,反而会增加在中国的生产。中国是阿迪达斯最重要的采购市场。我们有49%的鞋子、32%的服装和65%的配件都是从中国市场采购的。
由于其他地区的产量增加了,所以从整个比例的角度讲,中国所占的比例会略有下降。中国原来占的比例有50%多,在其他地方开设工厂以后,中国的采购比例可能会降到50%,但从绝对值讲,在中国生产的代工数量是绝对不会下降,也不会关闭中国任何的市场。
《21世纪》:今年中国原材料、人工成本上涨等问题确实让在华投资企业很关注,阿迪达斯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海纳:您讲得没有错,成本是在上升,包括能源、原材料和人工的成本,但涨价是全世界普遍的一个现象,不仅仅是中国。
我们主要会通过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包括提高渠道管理等,调整相关的一些生产,来抵消成本上升的压力。
同时对于个别的、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品,我们会提高产品的售价,这样也会抵消一部分成本上涨的压力。
虽然在成本方面会有一些上升,但是我们的业务增长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我们的市场份额和业务增长的速度会继续加快。
《21世纪》:您说到年底中国将成为阿迪达斯的第二大市场,这将意味着阿迪达斯会有怎样的策略调整?
海纳:2008年底,中国肯定会成为阿迪达斯世界上第二大市场,这意味阿迪达斯会在中国做出更大的投资,中国市场太重要了。
今后阿迪达斯中国区和阿迪达斯在德国的总部,以及锐步在美国的总部会有更加紧密的联系。现在不光是中国的一、二线城市,甚至四、五线城市也在考虑开设更多的门店。
去年年底,我们在中国的店面是4800家,计划到2010年,阿迪达斯将拥有总计7200家店面,其中阿迪达斯品牌6100家,锐步1100家。
阿迪达斯60%的销售收入来自一至三线城市,而40%的销售收入来自于四至六线的城市。阿迪达斯非常重视四、五、六线城市,今后会加大对这些城市投资。
补充一点,阿迪达斯的设计中心有一个专门针对中国消费者设计的部门,这是阿迪达斯过去在中国业务越做越好的因素之一。今后我们的生产与设计都会向中国倾斜。
《21世纪》:中国作为阿迪达斯第二大市场,和美国市场的差距有多大,有可能成为第一大市场吗?
海纳:我很有信心地认为:中国有潜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体育用品市场。因为中国老百姓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数越来越多,政府也大力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所以随着这样一个非常乐观的市场趋势,我认为中国完全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体育用品市场。
如果每年以15%这样的速度增长,中国市场很有可能在若干年后会超过美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