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小鞋革企业:困境中探求新突破
生意社8月14日讯 去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劳动力变贵、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叠加,使东部一些企业纷纷停产、停业,我省中小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和依赖出口的企业同样在困境中挣扎。面对这场生存“大考”,我们的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记者采访了多家企业和主管部门。
屋漏更逢连阴雨
“真是屋漏更逢连阴雨!”7月28日,乾县纺织企业恒丰的老板宋意虎这样形容去年以来企业的情况。
棉花、电、运费、员工工资通通上涨,宋意虎掰着指头罗列了一系列的涨价因素。纺纱织布成本因此上涨了30%左右,而成品价格却提不上去,他的结论是“就是有订单,我们也在做亏本买卖。但厂子不能关门,一旦关门老客户就走了,而且熟练工很难找。除非不想在这行干了,我现在只能硬着头皮撑着。”他承认,从今年1月份起,每月企业都要亏损10万元左右。
乾县共有纺织企业29户,从业人员1.8万人,可年产纱6.5万吨,坯布2.1亿米。在多重涨价因素的作用下,这个西北地区第一纺织大县一些资金不足的纺织企业已经撑不下去了。
不仅是在纺织行业,许多行业的中小企业都出现了微利甚至亏本经营的问题。陕西美神服装有限责任公司的陈宝莉称,目前企业生产成本上涨20%-30%,部分产品没有利润可言;西安宏兴乳业有限公司的田苏辉说,今年奶企的利润空间下降近8%,完全是薄利经营。
真“金”难求
由于我省中小企业很多是生产周期长、利润低、用工多的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非常严重,资金链一旦断裂往往导致企业破产。面对年以来原材料涨价等问题,中小企业资金紧缺的情况更加突现。
据省中小企业局数字显示,前5个月,陕西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资金缺口达800多亿元,其中流动资金缺口500亿元。贷款难,对中小企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面对困难,接受采访的中小企业家们都有所思,有所为,但提到钱的问题纷纷“英雄气短”。
对策一:产业升级,这是企业家们应对危机的共识。
乾县纺织企业中南越强的老板李社社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同样是纺纱,他的企业要用工150-160个劳动力,而山东一家企业产1万锭只需用工50个劳动力,即使成本上涨,照样有利可图。要实现产业升级,设备更新,他需要至少几千万元,如今手头的流动资金都不够,更谈不上拿钱出来更新设备了。“曾经想贷款,因为银行门槛太高,咱条件总不符合人家的要求,几次碰壁下来只能算了。”
对策二:掌握定价权,这是企业寻求生存的最佳路线。
但记者采访的企业没有一家能与客户沟通成功的,大多数企业甚至跟客户提都没提过涨价的事。“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谁先提出涨价谁就率先被踢出局”,李社社这样说。这就是大多数“草根”小企业面临的两难境地。
但令人鼓舞的是,我们也看到一些“中国制造”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提价成功,这对于内地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与企业共克时艰
有专家称,从短期看,此次中小企业的危机来自原材料的上涨;从长期角度看,这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表现,也是金融领域政策缺位的表现。而且,中国的原材料上涨是正常的,是起点而非终点。对此,很多中小企业家都有共识,但他们靠自身能力应对这场危机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省中小企业促进局局长王锋表示,将引导企业合理调整,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与企业共克时艰。今年我省将拿出1个亿的中小企业发展资,重点扶持企业的技术改造、自主创新、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等领域的发展。另外,各地也在加快设立中小企业专项发展资金的步伐,积极建立担保体系,尤其是重点发展政府出资的政策性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和非盈利性企业间互助担保机构,扩大小额担保,引导和撬动更多的社会投向优势产业和企业。近期中小企业局将对受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影响大的行业,发展低迷的行业和企业,重点骨干企业,从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入手,逐行业、逐企业提出具体措施,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协调铁路、交通、能源等部门,为企业争取降低物流成本、电力供应不足等条件,进一步改善企业经营环境。
另外,王锋认为,此次危机对陕西来说也是机遇。一方面,可以接受一批东部北移的企业入驻陕西,提高就业率;另一方面对于本土企业来说这是一次“洗礼”,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产业升级,调整产业结构,“破茧化蝶”之后实现更好发展。
在采访中,我们也了解到,乾县政府已经开始行动,加大对企业的技术改造资金支持,准备引进服装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以提高纺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自主创新引领企业上升
尽管困难重重,但在企业的努力自救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省中小企业上半年还是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全省新增中小企业10481个、新增从业人员6万多人,均超过去年同期;实现营业收入3736亿元,增加值1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7%和17%。
据初步调查了解,由于我省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主要面向省内及周边市场,出口企业较少,出口 交货值仅占全省中小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3%,出口的纺织服装主要以白布、特色土布和中高档特种工装为主,出口销售平稳,主要是结汇损失增加,未出现大量企业关停情况。
自主创新型企业成为这段阴霾时期的一道亮丽风景。西安特耐冶金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耐磨、耐热、耐蚀的特殊金属材料及金属复合材料的开发研制、铸造、加工生产的高技术企业。老板宋峰涛说,原材料涨价之后,他的产品平均利润损失在6%以上,一些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已不赚钱,但自主创新产品仍有很高的利润。
应对成本上涨,宋峰涛很自信。他最近与一家高校合作在研究用镁合金等复合材料代替日益涨价的钢铁,成功后特耐的利润将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
在陕西这个高校林立的省份,依托高校的科研队伍是众多中小企业的发展策略。据悉,全省3335个规模以上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中有60%的企业联合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共同建立了多种协作形式的企业技术和新产品研发机构。211家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品牌,科技对这些企业的增长贡献率已达到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