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内销”,能否渡鞋企过难关?
生意社8月20日讯 赵志斌是香港鸿亿国际鞋服控股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该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集开发、贸易、生产于一体的专业制鞋综合性企业,以出口工作鞋、休闲鞋等为主。今年来,面对全球经济的震荡,物价和成本不断上涨,赵志斌明显感觉今年的外贸生意比往年难做。
14岁就出来打拼的赵志斌,做过杂工、学徒,靠着机灵的头脑和勤奋好学的精神,一步步向主任、厂长迈进。在经过多年积累的丰富的管理经验基础上,在2001年创建了香港鸿亿国际鞋服控股有限公司。在“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路上,赵志斌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不盲目跟风,也不安于现状,更多的是理性的了解分析市场,稳中求进。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公司现创立了在国际上小有名气的休闲鞋品牌“ZQYQ(左奇右奇)”。面对今年整个制鞋行业出口普降的现状,赵志斌认为以后的出口形势或将更加严峻,他正准备创立另外一个品牌,明年将向国内市场进发,开始内销和外销“两条腿”一起走路,这样更有利企业的发展。
在福建,还有许多像鸿亿鞋服公司一样的在外贸形势的压力下,面临着艰难的生存环境,开始由出口转向内销的制鞋企业,他们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做自己的品牌,建立内销渠道。为了生存,这些企业都将重心转回国内,重点挖掘内销潜力。这些企业的共同点是多年只专注代工,没有品牌没有渠道,更没有销售经验,忽然要做国内市场了,怎么办?许多企业抓来的药方是“品牌+内销”,并且这个药方正在企业中迅速蔓延,大有占据主流之势。
“品牌+内销”真的是最佳出路吗?
赵志斌告诉记者,“品牌+内销”的路,也不是很容易走,必须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做支撑,而且对国内市场的把握也要非常的准确,快速建立自己的渠道也是非常重要的。赵志斌说,该公司在各种条件都成熟的条件下,才做出建立品牌走内销的决定的,他从不打没把握的仗。他也提到,其实完全依靠这一药方并不可取。做外贸和做内销有着截然不同的经营思路,比如眼镜,在国外,服装往往和眼镜搭着卖,眼镜是一种时尚配饰,但这种观念在中国完全行不通。外销企业短时间内根本摸不清国内的消费心理。与只负责生产环节的外贸生意相比,国内市场要复杂得多。首先没品牌肯定不行,这也是许多企业宁肯陪本也要打品牌的原因。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建立一个品牌至少需要12年的时间,短期内很难见到效益,况且这些行业多是门槛低、竞争过于激烈的行业,对中小企业来说,树品牌成本代价过大,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次自建渠道,从资金成本、时间成本、经验成本来说,也困难重重。因为做渠道更重要的是提供一种服务,这和制造是两个概念。
同时,赵志斌指出,对许多致力转型的企业来说,万不可只抱着“品牌+内销”这根稻草,应该放宽思路,寻找更适合企业特点的发展之路。一方面要看到,目前的经营困境只是暂时的,经过这一轮调整,没有实力的小企业会被率先踢出局,剩下的企业少了,土地、资金、原材料、人力等要素竞争会逐渐趋缓,企业生存环境会变得相对宽松,有实力的企业要学会观察,学会坚持,不宜盲目转型。另一方面,如何整合资源正成为企业的一种生存能力,加工企业完全可以盯准那些有渠道资源的企业或参股经营,或合资合作,先度过眼前的困局,再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