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再遇门槛 中国企业漠视欧盟化学法案威力
这是一项被缩写为REACH的规定,它实际上是欧盟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规的缩写,涉及3万多种化学品及其相关产品,这项“新规”几乎要考验中国所有出口到欧盟的产品,而在这背后,是中国制造业又一次普遍面临的“壁垒”。
然而,由于法规本身的抽象复杂,很多涉及行业仍未提起高度敏感,而这恰是问题的严重性所在。
牵涉众多出口行业
陈道正告诉记者, “按照REACH的规定,目前欧盟市场上绝大多数化学品都将纳入REACH的管辖,在欧盟市场制造、进口或投入销售化学品的公司必须在规定日期内去相关机构注册或取得授权。”
记者了解到,REACH原来的执行日期是在2007年6月1日,只是后来由于很多企业准备不足,欧盟才将预注册的期限延长到了2008年12月1日。
“但是,如果不能在截止日期前完成预注册,企业产品出口欧洲就要受到限制,而要解除该限制,就需要等到正式注册完成之后,由于正式注册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也就意味着在很长时间内某些产品不能出口欧洲,这对企业的影响是很大的,不但风险高,而且后果很难预料。”陈道正提醒记者。
于是,此时此刻,预注册已成为中国企业产品继续出口欧洲的重要保证。
然而,对于错综复杂的REACH法案来说,人们普遍知道它影响面广,涉及3万多种化学品及其相关产品,但由于行业指向性不强,加上法规的抽象性,使得很多企业还对此表现漠然,或觉得与己无关。
陈道正告诉记者,“REACH法案中提到的‘现有的商业化学品’,除了食品、药品及自燃化学品(如没有被加工改变性质的石油)外,几乎所有工业产品都会被包含其中,涉及行业极其广泛,纺织、服装、汽车、玩具、化妆品、金属材料、建材、电器等出口商品都将纳入管理范畴。”
商务部综合司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2万多亿美元(21738亿元人民币),继续稳居世界第三位,出口名列第二。其中,欧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不但在其中占了很大比重,而且在去年中国的双边贸易额及出口增长中都位居第一位,分别增长27%和29.2%。
加上上述涉及产业都是中国出口上的强项,所以有人称REACH法规为“有史以来我国遇到的最为复杂、影响面最广的一项国外技术壁垒”。
“成本壁垒”估计不足
“该技术壁垒的核心在于注册及相关检验的费用大大增加了中国企业的出口成本。”中国电池协会技术委员会的王金良介绍说。
据有关部门估算,每一种现有化学物质的基本检测/试验费用约为8.5万欧元,每一种新物质的检测/试验费用平均约需57万欧元。
以纺织和服装为例,该行业本是出口的重点行业,但由于2008年出口不利的影响,多家纺织企业面临亏损和倒闭,如果加上REACH的成本压力,多数企业恐怕不堪重负。
“事实上,在欧盟REACH法规酝酿起草阶段,欧洲、美国、韩国的企业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应对措施了,然而,在中国,由于相关宣传的不足,许多客户都只是反映有点印象,但并没有过多的考虑。”陈道正说。
而在记者接触的多家涉案行业企业中,他们的回答也是“我们的产品不是化学品,这种法规与我们无关。”据记者了解,除石油化工行业认为将受重大影响,更多的行业企业对风险及后果仍预计不足。
按照王金良的说法,即使是长期关注REACH的电池工业协会及其下属企业双鹿、南孚、豹王、虎头、长虹等,目前的主要诉求还是对法规的进一步培训方面。
“我们也在考虑是否以协会或联盟的方式去进行注册,这样,每家企业可以分头负责不同化学品的注册与授权工作,不但提高注册效率,同时也可以分摊成本。”王金良说。
应对措施正当时
“企业应对措施的第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自己的产品是否处在REACH的管辖范围之内。对于中小企业,也还需要确认,企业产品欧洲出口战略是否值得企业花费高昂的注册成本,是否有可能调整相应的战略。”陈道正解释说。
他还认为,其次,要在企业内部设计一套合规机制,准确评估注册工作的强度,决定是自己准备还是参加联盟,相应的成本评估及责任分配等。
最后,也是这一时期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出口企业在与欧盟进口商就明年的出口谈判合同时,有必要探讨REACH所需成本在双方之间的分摊问题,或者全部由进口商承担等等。
“目前很多企业都在进行明年出口谈判,对相关成本的强调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我们在这一时点向企业提醒的意义所在。”陈道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