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纺织业在转型中升级优化
生意社8月25日讯 近几年,江阴市纺织行业积极优化产品结构,实施“传统产业高新化,规模企业品牌化,集团企业总部化”的战略调整,全面提升经济内在质量。2007年,全市产值4500亿元,其中有近3成来自纺织行业。
首先,传统产业高新化。从“十五”以来,江阴纺织业就开始了“传统产业高新化”进程,大大提高了行业科技含量。现在江阴市纺织企业中,无梭织机就有8000多台,占纺机总量的98%以上,以自络筒为标志的自动控制技术也达到5%,走到了全国纺织行业的前列。近两年,江阴纺织业有62%的投入用于技术改造、引进先进设备、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技改项目上马,为产业结构优化打下了基础,产生了“倍增效应”。去年,天华纱业有限公司技改投入达1.06亿元;龙华染织五厂有限公司有吸湿排汗泡泡布等5个产品被评为省级新产品;东骏纺织有限公司的高档织物面料后整理项目预计可新增销售收入9亿元,新增利润1.3亿元。这些项目有力地推动了传统产业高新化的步伐。
其次,规模企业品牌化。以阳光为代表的江阴纺织品牌已经叫响全国乃至世界,阳光精纺呢绒面料已经达到意大利时装最高档次的要求,成为全国纺织行业首个世界名牌。如今,江阴品牌纺织产品占产品总量的2/3以上。江苏红柳床单集团生产的床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后,集团继续努力以增强品牌、技术、市场竞争力为落脚点,用卓越品质问鼎国际市场。红柳还收购了3个国际床上用品品牌,用借名的方式来提升企业知名度。江阴贝德时装有限公司专门经营高档成衣,年产服装超过1000万套,产品95%外销,成为家乐福、沃尔玛、迪斯尼等大型国际采购集团重点供应商。如今,贝德正委托品牌策划公司进行品牌、市场策划,做大品牌经营。计划今年销售将达到1.5亿元,自营出口1500万美元。
最后,集团企业总部化。作为服务业高端形态的总部经济在江阴纺织行业也初具雏形,一些大企业集团把初加工、源头产业转移到外地,甚至外国,而把企业总部决策机构、研发机构和创意部门留在江阴,发展总部经济。阳光集团在江西、贵州等地置地种树,发展造纸业。三房巷集团出资5500万美元参股,与新加坡裕廊芳烃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在新加坡建设年处理470万吨凝析油的炼油芳烃联合装置,以解决聚酯类产品原料瓶颈问题。云蝠集团依靠品牌和技术的力量,把毛衫生产环节外包给长三角地区的300多家加工基地,自己则通过公司所在的技术总部,不断开发附加值比较高的服装品牌,如今大约有700多个新品从江阴总部走出国门,每年有8000多个新品从企业总部诞生。不仅走出去的企业把总部留在江阴,同时还吸引一批跨国知名企业的总部留在江阴。比利时贝卡尔特亚太区研究中心落户江阴纺织企业,国际标准化组织纺织品技术委员会国际秘书处落户江苏阳光集团,这对江阴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