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过冬术:创新、升级与承担社会责任
中国的纺织业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产业集群,现在,中国纺织业再一次进入关键变革期。变革的动因来自外部,接受更多考验的是广大的中小民营企业,它们应该如何度过危机
生意社8月25日讯 纺织业从来都是一个动荡的行业。近半年来,从化纤到织造、印染,整个纺织产业链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3月11日,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在其理事扩大会议上史无前例地提出要“平稳度过2008年”。 3 月底,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对江苏、浙江、山东等6个省市的纺织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发现纺织行业中2/3的企业平均利润仅有0.62%,而剩余1/3企业的利润也只在6%至10%,行业平均利润为3.9%。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5月,国内丝织品的产量为94 336.55万吨,相比去年同期下跌3.9%,这是今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在江苏吴江盛泽镇,这个“日出万绸,衣被天下”的绸都,已经出现企业大面积停产倒闭的现象。媒体报道,当地停产的中小企业,占到了所有中小企业数量的三分之一。
不景气集中反映在出口上,海关数据显示,4月份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金额为59.8亿美元,5月份出口金额为58.5亿美元,6月份出口金额为56.48亿美元,基本上处于迟滞放缓状态。7月,尽管对于绍兴县柯桥镇的中国轻纺城来说是淡季,但这个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还是显得过于冷清。在东市场、北市场以及联合市场,各个店面连询价的客人都不多。一个直观的表现是,条件最好的联合市场,去年下半年一间20平方米左右的门面房年租金均价55万,最高炒至80多万,今年已经跌去将近一半。
7月14日,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表示,将在适当时机推出扶植政策,帮助出口出现问题的纺织等行业。这是纺织业不景气以来,政府部门首次做出的表态。
10年前,国家将纺织企业作为切入口,3年内压缩淘汰1000万落后的棉纺锭,分流安置120万下岗职工。受制于体制,当时的纺织企业充斥着落后产能,大量冗员降低了效率,沉重的历史债务也使企业深受拖累。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更是雪上加霜,纺织品出口出现了少有的负增长,压缩落后产能与减员是不得已的非常之举。可以说,行业内生性因素促成了那场变革,当时受冲击最大的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因为机制的灵活,反而得到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10年过去,无论是规模,还是产业链的完备程度,中国的纺织业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产业集群,中国纺织业再一次进入关键变革期。这一次,变革动因来自外部,接受更多考验的是广大的中小民营企业。
多重因素叠加的困局
东华大学纺织服装经济管理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对纺织企业影响较大的外部因素依次是原材料成本升高、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减少(见图1)。
原材料成本上升 以棉纺织企业为例,棉花可以占到产品成本的65%~70%。我国的棉花产量与消费量之间长期以来存在缺口,进口棉相对国产棉具有价格优势,企业因此更愿意使用进口棉。2007年全年棉花进口配额89.4万吨,实际进口量却达到了246万吨。进入2008年以来,国际棉花的价格优势不再,美棉价格已经高过国内(见图2)。在进口存在刚性需求的情况下,棉价的上涨对棉纺企业的生产经营构成了直接的压力。
此外,随着国际油价的一路飙升,化纤企业的成本跟着水涨船高,自7月1日起,上网电价每千瓦时提高0.025元更是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支出。纺织业这样能耗相对集中的行业,能源价格的提升无论是在原料上还是在直接运营成本上都打击了中小纺织企业。7月10日下午,在绍兴县政府召开的“服务企业年”现场办公会上,来自各乡镇的企业负责人纷纷提出了企业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急需协调解决的问题,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经营者当前的焦虑。例如,滨海工业区部分印染企业提出,现阶段企业经营相当困难,如果提高污水排放费,将加速企业关停设备,建议暂缓提价。这个区的自营出口企业则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自营出口的奖励,按实际出口额补贴0.03~0.05元/美元,其理由是,企业经营困难,成本压力已经严重影响企业发展。
人民币升值 2008年,人民币持续升值,一季度比去年底升值了4.17%,4月10日首度“破7” 后,升值趋势还在继续。纺织企业因此不敢接长单,宁愿停产也不愿承担汇率变化带来的损失。绍兴县一份半年度外贸形势分析报告显示,出口国居前三位的分别是阿联酋21 899万美元、巴西14 297万美元和墨西哥13 434万美元。对美出口9 573万美元,同比增长5.2%,美国已由第三大出口国下降到第六位。当然,因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消费下降也导致了进口商品的需求下降。
出口退税减少 这份报告还指出:“综合退税率已降至10%左右,视其为利润的企业出口信心受抑,但全县外贸企业苦心经营,难中求进。”出于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减少贸易摩擦的考虑,2004年,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5%下调至13%,2006年进一步下调至11%。2007年7月,商务部联合海关总署发布《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纺织纱线类成为主要受限产品,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流动资金负荷。
调控政策的出台直接降低了企业利润,对于众多纺织企业来说,种种宏观不利因素均很难逆转,因此只能寄希望于出口退税率停止下调乃至回调。东华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纺织经济研究所所长顾庆良认为税率的调整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也非长久之策,最重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追底杀价”的竞争策略已使众多纺企在海外买家面前没有了议价能力。前述调查显示,高达84.4%的受访纺织企业经营者认为买家的侃价能力很强或者较强,认为买家对交货期限的要求很紧或者较紧的达73.5%。在买方市场格局下,出口退税率的提高有可能使海外买家更加压低价格,这实质上即相当于用中央财政来补贴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