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将难维持11.9%的高增长
生意社8月26日讯 专家认为,中国目前经济增长的回落主要原因在于出口增长下滑。长期以来靠“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当面临外部需求萎缩时,增长下滑不可避免。在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高涨的能源、原材料价格以及工资上涨的压力下,企业投资成本上升,制造业投资增速明显下滑。当出口随外需放缓和国内成本上升而进一步放缓时,出口行业的产能过剩将进一步抑制投资的增长。在目前主要出口市场经济前景趋淡(美国和欧洲)的预期下,放缓人民币升值幅度、调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显然有限。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亚洲研究所日前联合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2008年秋季报告》说,受出口增长下滑、制造业投资放缓、消费增长缓慢等因素影响,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将难以继续维持2007年11.9%的增长速度。
自2000年起,中国经济进入了长达8年的经济增长上行区间。其中,在2003年至2007年期间经济增长速度连续5年超过10%,并于2007年达到11.9%的新高。然而,进入2008年后,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回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10.6%,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上半年增长10.4%,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另一方面,2008年一季度CPI上涨8%,同比提高了5.3个百分点;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涨6.9%,同比提高4.0个百分点;上半年CPI同比上涨7.9%,大大高于2007年上半年的3.2%;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7.6%,也高于1-5月的7.4%,其中,6月份PPI同比增长了8.8%,增速连续6个月创3年来新高。
出口下滑导致的紧缩效应值得关注
出口增速大幅下滑,进口增速持续攀升,净出口顺差增幅下降,外汇储备余额连创新高。2008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增速的大幅下滑是一个显著特征。
出口增长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已经出现下滑态势,进入2008年,增速大幅下滑;同时,进口增速持续攀升。上半年出口增长21.9%,回落5.7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出口增速下降到17.6%,同比下跌了近10个百分点。进口增长30.6%,加快12.4个百分点;贸易顺差同比减少132亿美元。2008年前6个月净出口增加幅度均低于2007年同期水平。虽然6月末,外汇储备余额累计达到18088亿美元,但新增外汇储备的数量已开始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一季度商品贸易顺差与FDI实际利用额为688.31亿美元,同期外汇储备净增加923.97亿美元;到6月,商品贸易顺差与FDI实际利用额累计增加1520.37亿美元,外汇储备净增加1445.4亿美元。
从贸易方式看,2008年上半年一般贸易出口增速急剧下滑,一般贸易进口增速快速上升,一般贸易净出口顺差急剧下降。然而,一般贸易进口的提高很可能是企业在基于2007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的判断而做出的进口决定,并非国内市场需求扩大的结果。由于一般贸易出口企业主要是本国企业,因此,出口下降将导致的本土企业收益下降、产品内销对国内最终产品价格的紧缩效应值得特别关注。
在加工贸易方面,加工贸易出口增速显著下滑。与2007年同期相比,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出口增速下降最为明显,进料加工贸易出口增速略低于2007年同期水平,但大幅低于2006年同期水平。除受世界经济影响外,人民币升值应是一个主要原因。
从进出口的国别地区来看,中国对美国、欧洲及亚洲的出口增速2008年均出现下滑态势,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速近两年来持续下滑且幅度最为明显;对欧洲的出口增速今年前两个季度虽大幅低于去年同期的水平,但略高于2006年同期水平。中国从以上三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增速2008年一二季度均有所提高,其中从欧洲的进口增速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