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奥运风过不改经济冷暖
有关奥运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何种影响的讨论仍然不绝于耳。事实上,作为一个规模巨大的经济体,一场体育盛会在指标上和技术上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并没有它引起的注意那样巨大
“后奥运”对中国经济影响甚微
很多举办奥运会的国家会陷入“后奥运效应”带来的经济泡沫,进而步入较长的经济低迷期。这是因为此前东道主国家在投资上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奥运会结束后投资将大规模减少。其间造就的就业机会和相关产业链也将结束,数量庞大的人们不得不重新寻找工作,导致就业压力剧增。此时如果有可以继续用于投资的项目,并且这些项目能大到足以带动东道主国家的经济增长,问题就不存在。否则,锐减的投资伴随就业压力将使经济进入较长的低迷期。
那么,北京奥运会后对中国的影响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分析北京奥运会的投资规模以及因此衍生的产业与就业等等在中国经济所占的比例。根据北京统计局的数据,北京占中国GDP的比重低于4%,奥运会七年投资3000多亿人民币,对北京GDP增长率的贡献率平均低于0.8%,而北京市平均GDP年增长率高于10%。换一种说法,以注意力经济、品牌经济、借力经济为特点的奥运经济,是借助短期的巨大影响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受益对象是主办城市北京。而北京的经济总量在全国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奥运相关投资在全国投资总量中所占比例也较小。因此不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多大的作用。所谓“后奥运效应”会造成中国经济低迷或“后奥运”依然能积极推动中国经济,这类悲观或乐观的预见均无道理。毕竟,经济发展的趋势主要取决于经济的基本面。
经济基本形势仍面临考验
“后奥运效应”对中国经济的不良影响甚微,并不能说明目前中国经济前景乐观。相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依然存在并需要更多的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通货膨胀可能的威胁并未完全消除,“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大范围价格管制没有获得预期效果。并且未来也不乐观,社科院预测CPI将保持上涨趋势;
金融市场管理的不规范,使股市成为伤心地。多数股民无法将股市看作令人放心的投资平台。尽管最近的6届奥运会举办国在奥运后股市均呈上涨。原因在于奥运结束后东道主国家往往出现工业生产放缓、通胀下跌和债券收益减少的趋势。英国戴维斯研究公司的一份报告指出“奥运之前,主办国都忙于建设基础设施和扩大服务领域,而在奥运之后,这些国家就能喘口气。流动性增加和通胀压力减少为股市上涨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这毕竟是短期效应,长远来看,资本市场的制度改革仍然任重道远。
房地产的价格动荡,依然牵制着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土地政策和银行政策的约束,使房子作为商品市场化不彻底、不合理,进而压缩了人们生产和创造的积极性。一个良好的政策是消费者和房产商双方获得最大利益的共赢局面,但目前的政策使得政府和银行成为大赢家,消费者负担过重。当前,抑制房价快速增长是政府的主要政策,譬如出台“一房一价”的价格管制等。但是,房子市场化、政府减少干预和争利,才是最好的解铃方式。
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对世界经济均造成影响。相对而言,中国作为能源和原材料不可忽视的消费大国,受影响更加深刻。美国经济衰退和世界经济减速使中国出口市场减小,对于依赖出口拉动增长的中国经济来说不仅意味着即将失去一个重要的增长动力,还意味着国内外投资或将缩减。如何找到新的增长动力促进经济继续快速发展成为关键考量。
或许奥运会带给我们的并非技术层面上的机遇,而是思路上的开拓和尝试。作为全人类文明成果代表之一的奥运会,意味着以更开放的态度融入人类社会;吸收更多的发达经济体先进经验,建立和推广更合理分配方式,应当是奥运会给中国经济留下的最大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