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压力下 东莞鞋企谋突围 [图]
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东莞加工贸易型企业选择不同的应对方式,既是当前企业实力的反映,更是企业家本身心态的具体体现,同时折射了中国的整体经济环境和全球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走向。
“发展、升级、转型”,这是温家宝总理7月19日在东莞华坚集团留下的“六字真言”批语。这六个字也是东莞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温家宝总理说:“发展是硬道理,升级是核心,转型是调整结构。六个字反映了企业所走过的道路,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把压力变成动力,把困难变成机遇,就要靠这六个字。
现状:留下还是离去 企业难抉择
4月27日,国民党副主席、当时尚未履任海基会会长的江炳坤到东莞时曾表示:“将来必须和东莞好好讨论,到底让现在已经在东莞,以及广东的台商如何能继续发展下去,这是很重要的课题。”
实际上,东莞大多数台资企业仍处在观望当中。记者专访了曾经两任东莞台商协会会长的叶宏灯先生,他开设的东莞台商子弟学校就是否扩建问题,在珠三角的台商中做了抽样调查,共回收了1365份有效问卷。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的台商表示准备撤离,20%的台商表示不会受到影响,剩下75%的台商表示受到影响,但正努力克服,不会轻易离开。
2007年,震惊世界的中国玩具“召回”事件当事人之一、东莞汉胜木业制品厂的负责人张先生算了一笔很清晰的账:以工厂土地租金来看,汉胜厂所在的长安镇是12元/平方米,在内地一般只要7~8元。在东莞电费是2元多/度,但在内地可能只要8角/度。从薪水来看,东莞工人工资基本都是1600元以上,但内地可以减少将近500~800元。
“如果再不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向北转移。”很多和张先生一起来东莞开厂的香港同乡都选择了北上。他一个朋友刚刚停了在长安的一家纺织企业,前往韶关。
企业样本:坚信鞋业亚洲总部基地在东莞
转型:2002年开始向内地扩张
早在2002年,张华荣就斥资5亿元在江西赣州投资兴建赣州华坚国际鞋城,率先在行业内进行产业梯度转移。
按照张华荣最初的设想,“单价少、利润低的大单交到赣州的新工厂去做,东莞则致力于研发、贸易与品牌建设。”
从现在制造业的艰难环境来看,张华荣的设计是成功的。在江西投资,硬件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方面有优势,而总部设在东莞,临近香港,整个行业资讯和国际资讯都是相当快,可以带来无形的资源。
目前华坚集团在东莞和江西各有1万多名工人。
张华荣认为,这种“前店后厂”的模式,进行区域化投资、异地经营,对整个鞋业产业的综合发展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使华坚为企业转型发展摸索了一条路子。
升级:用自有技术和他有品牌合作
比转型更艰难的是升级。早在2004年,华坚集团就调整市场战略,由单一的国际品牌代工转为品牌代工与自主品牌相结合,以单一国际市场转为国际国内市场并重,拉开了全面产业升级的序幕。但这条路并不顺利。“主要原因是缺乏销售人才、销售渠道和销售经验。”张华荣说。
张华荣表示,外销型、出口加工企业要拓展国内品牌,进入市场时用研发制造的平台和国内众多需要制造配合的品牌合作,3~5年后再对市场进行收购整合。可以和一些没有研发、但有很多直营店的品牌进行加工销售合作,再进行整合或收购、合并。
目前,东莞大大小小的制鞋企业就有20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尽管有的鞋企倒闭,有的外迁,甚至有传言华坚集团的总部已迁往江西,但张华荣仍坚持:华坚总部在东莞,世界鞋业亚洲总部基地也在东莞。
他山之石
外贸企业要两条腿走路
温州、广东都曾是重要皮鞋生产基地,但是从外贸起步的广东企业仍大量在为“耐克”、“锐步”、“华伦天奴”等名牌贴牌加工,而温州企业已开始从品牌运作中受益。“东莞是台商租赁厂房;而温州老板是本地土生土长的,即使厂房搬走,研发、销售部门还在温州。”温州鞋革协会秘书长谢榕芳说。
谢榕芳表示,温州企业早几年就开始做提升的功课,压力很大,但是企业大环境做好了,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压力才不至于翻船。“外贸企业一定要注重发展自己的品牌,两条腿走路。”
专家视线
创新传统产业 也是发展“高新”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邹建华表示,东莞强调发展高新产业是正确的,但是必须强调“新”,而不是“高”。这里很多人都存在误区,认为只有生物医药、航空才是高新产业。
其实不是,玩具、家具、服装也有高新技术,只要能创造出比别人高的价值,那个价值的差就是高新技术带来的。
如玩具可以向电动玩具发展,东莞现在玩具业60%是毛绒玩具,电动玩具技术含量就不一样了,价值也就差远了。
其次,“新”是指创新型产业,为东莞本地产业服务的生产服务型产业。而任何行业都有高新技术,都可以发展为高新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