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奥运代表团服装 四年一度时尚秀
一些设计师声称亲近运动,出于艺术家的冒险本性,比如山本耀司说过:“运动世界追求的是必需、实用和功能性,尽量减少浪费,这跟时尚全然相反。可这恰好是吸引我、激动我的地方。”而“Sport vs Fashion”展厅内似有若无的汗水味,暗示着设计师被运动的身体中所凝结的力量、悲壮、许诺、承担所吸引,而它们同样都可以将体力上的竭尽全力转化为性感作为报偿。但在苏拉日教授看来,这是被附着了太多想象的运动的身体,与时尚的互为作用。就像法国小说家塞利纳的《长夜行》中描写的想象中的旅行,闭上眼睛好像就开始了冒险,过度曝光的运动的身体使观看者产生幻觉,仿佛穿上同样的行头,摆出相似的姿态,自己就可以拥有“优越的身体”,“金子的身体”和永不衰竭的“图像化的身体”,时尚品牌正利用了这一点。这其实是有巨大销售潜力的商业机遇。Tommy Hilfiger赞助法拉利车队后,销售额有明显增长,赞助美洲杯帆船赛的Prada利用了这种机遇,又妄图改变它,家族继承人Miuccia Prada骄傲地宣称:“我们不是Prada Sport,我们就是Prada。太多人在太多场合穿着运动服,我们要将运动元素融入正装,打破那些整天假装自己是冠军的人的想象。”
时尚向运动的集中爆发出现在大规模赛事上,关注奥运会却从2002年都灵冬奥会才开始。距离米兰时装周刚刚过去几星期,《纽约时报》率先发出抱怨:“真想不通意大利的时装设计师为什么能容忍他们的运动员穿得好像儿童剧难民、Hello Kitty或者卡通小丑,难道他们没有听说过耐克通过包装一个好几年都不打球的篮球明星卖掉了好几千万双鞋这条新闻?”随后郑重推出了美国品牌Tommy Hilfiger。参加都灵冬奥会的美国滑雪运动员穿的正是Tommy Hilfiger设计的滑雪服,乳白上衣搭深蓝裤子,配有活塞泵式的护膝和斜面头盔,“展示了迷人的身体侧影,仿佛来自科幻小说”。Vera Wang为美国花样滑冰冠军关颖珊设计了比赛服装,这位设计师倒很能理解设计师对大型比赛的迟疑:“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赛场上游刃有余。”限制往往来自组委会的强制要求,比如美国奥组委要求运动员胸前佩戴奥林匹克标识,Tommy Hilfiger典型的胸前Logo不得不转移到裤子上,相应的经典“预科生”式修身剪裁也做了更宽松的调整。美国设计师尼可·米勒抱怨过颜色总要与国旗相关,“有些时候国旗的颜色根本就不时尚”。
北京奥运会美国队的入场礼服,据说设计灵感来自1981年的老电影《火战车》,那是个叫亚伯拉罕的牛津大学犹太学生,努力成长为奥运会百米赛冠军的故事,背景是1920年,现代奥运会刚刚开始不过20多年。设计师拉尔夫·劳伦说,礼服不仅要“兼顾奥林匹克的辉煌时代,还要有现代轮廓,既要向后看又要向前看”,还要“充当国家的宣传员,告诉世人我们是谁”,又要体现品牌“盖茨比式”的上流特色,这款负载了太多含义的礼服在设计中经过屡次修改。中国队红黄色的入场礼服,则在开幕式前遭到网友激烈恶评,被戏称为“西红柿炒蛋”,礼服设计者恒源祥的奥运项目副总经理李巍解释:“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整体性和广场文化。不同于穿在模特身上的单独服装,入场礼仪服要保证高矮胖瘦、男女老幼的适穿性,细部雕龙画凤不仅会淹没在整体效果中,还有可能形成整体的瑕疵,还要在大方阵的入场仪式上使中国奥运代表团跳脱出来。要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国际面貌之间找到平衡。中国红、琉璃黄、玉脂白、国槐绿、青花蓝和长城灰这中华传统六色,之所以只取前三也出于整体性的考虑,其他几色分别都在礼仪小姐服装和颁奖台等上面应用了,赛场内外共同形成中华特色。”
当然镜头总会在姚明、科比、托尼·埃斯坦盖这样的体育明星身上多停留几秒,比赛的序幕拉开,关注焦点更要从集体转为个体。苏拉日教授认为,人们对运动员的关注程度与竞赛水平并没有直接联系,他提到来北京看奥运会之前的一次火车偶遇,一个年轻人滔滔不绝谈论着1998年世界杯冠军的功臣球员、法国球星图拉姆,这位34岁的球员在例行体检中被查出心脏有问题,8月1日宣布退役,这一周,全法国都在关心图拉姆的身体。苏拉日教授感到很疑惑:34岁已经是退役的年纪,更值得谈论的应该是前自行车赛世界冠军让妮·隆戈·西普莱,再有两个月就是她的50岁生日了,却依然来到北京参加奥运会。按照教授的说法,运动的身体已是“金子的身体”,“越有利益可能性的运动员越受关注”。如果说阿玛尼对贝克汉姆的投资还算值得,因为他不仅是一名运动员还是个社会活动家,那更坚守赛场的明星运动员就是专业运动品牌的宝藏。于是有了Speedo与菲尔普斯的亲密无间,耐克高尔夫对老虎·伍兹的倚赖,而本届奥运会的中国明星刘翔,则受到了近乎宠溺的包装:耐克特制的超轻Flywire技术跨栏钉鞋,为了照顾刘翔的运动心理,牺牲重量保留了上方的粘扣与拉链;Swift运动服也一改传统弹力连身式,改为刘翔更习惯的分身短裤与背心。苏拉日教授感叹,昔日尼采提醒,人是个整体,而非灵魂凌驾于躯体,今日对运动的身体过分关注,恐怕要提防相反的情形——精神被时尚所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