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棉持续跌势中存在变数
生意社9月4日讯 2007/2008年度棉花市场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暴涨暴跌行情,其中基本面供需关系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尤其是当产量确定后下游需求一直牵制着市场发展动脉。目前,在新棉上市之际,现货价格依然低迷不振,至今上一年度棉花库存仍未消化完毕。重压之下,新棉能否突出重围?
今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油价上涨,各国面临滞涨压力。外部环境恶化及国内要素成本的增加,使得国内纺织业发展面临较大的压力,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披露的信息显示,上半年全国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其中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多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纺织企业采购意愿减弱,用棉需求相应缩减,棉花价格也随之连连下挫。行业状况不景气,棉花产量却又高于此前预期,使得运输不便利的新疆棉严重滞销。时至农发行“双结零”,为解决新疆棉还贷问题,8月19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以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下发《关于下达2007年度(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国家储备棉收储计划的通知》。中储棉也随即发布公告称,将分批实施收储,第一批(8月21日至26日)暂定收储15万吨。然而,自8月21日新疆棉收储展开以来,每天的实际收储量就一直不断下滑。原定在6天完成15万吨的新疆棉收储,至8月26日的实际收储量却仅为7.41万吨。这迫使中储棉不得不将收储计划延期至8月31日,而至8月31日,累计收储量仍仅为8.13万吨,远不及15万吨的收储计划。
新疆棉收储尴尬收场。在此期间,郑棉期货更是连创新低,大大出乎市场预料。有鉴于此,相关知情人士预期如果9月中旬至10月新棉上市期间销售仍然低迷,政府可能还会出台新的利好政策。据了解,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可能设立棉花的最低保护价,以保障棉农利益;二是针对棉花的滞销,考虑增加对上游棉农以及下游棉纺企业的补贴;三是可能在2008/2009新年度再度启动新一轮收储。笔者认为,如果国家救世政策如期出台,将为棉价摆脱低迷迎来新的契机,但基本面供需仍是关键。
根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7月底的调查数据,今年全国平均皮棉单产将达到90.3公斤/亩,同比增加0.98%;植棉面积8401.6万亩,同比下降了3.0%;预计本年度棉花总产将达到758.7万吨,比去年下降2.0%。进入9月,新花将陆续上市。但由于前期受天气影响,今年棉花采摘开始时间往后推迟了约半个月,有些地方比如山东德州地区推迟的更长,达一个月左右,所以现在都没有开始大量收购。虽然当前陕西、湖北及西北内陆的部分地区已经开始采摘新花,局部地区已经开秤,但由于早期伏前桃的质量较差,且大部分棉企持谨慎收购的态度,开秤价格较低。与此同时,今年农资价格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植棉成本同比上涨了23%左右,从而导致棉农对新年度籽棉价格的预期较高,如果开秤初期籽棉收购价格过低,棉农则会惜售,将减少棉花上市量和延长棉花规模上市时间,短期内资源供给将受到一定限制。
从国际棉市来看,新年度全球产量预期大幅下调。美国农业部的8月份预测将2008/2009年度全球产量调减280万包,全球消费量调减140万包,但消费量环比减幅只有产量减幅的一半,因此,全球产需缺口扩大140万包,将达到1230万包,期末库存同比减少940万包,库存消费比较上月下调了8.36个百分点,为40.93%。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亦在最新9月月度报告中称,今年全球棉花产量预计下降6%至2470万吨,主要受美国产量大幅下降拖累(美国产量料减少120万吨至300万吨)。该组织称,全球棉花消费量料下降1%至2620万吨,因全球增长缓慢以及与聚酯相比棉花价格较高;全球棉花出口料较上年增加3%至860万吨,受中国巨大需求拉动。ICAC称,2008/2009年度棉花年末库存预计为1070万吨,较上一年度下降12%。当前来看,国际棉价已经走出了长期低价的怪圈,仅从权威机构的预测也使人们相信棉花后市依然较为乐观,况且9、10月份才是美棉生长的关键期,新年度的市场仍充满变数。
笔者认为,对于行情的发展,供需总是决定性因素,然而阶段性影响价格的关键因素则不同。因此,当前棉花价格的下跌毋庸置疑,是对利空因素的充分释诠,但我们相信,绵绵跌势中亦存在着机会,退一步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