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成就华芳奇迹
生意社9月4日讯 2008年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综合竞争力500强名单中,华芳集团排在第11位。作为一家乡镇企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风雨兼程,一路走来,目前已成为拥有近3万名员工、10多家子公司、80多亿元资产的大型现代化纺织企业。是什么成就了华芳奇迹?回眸华芳的成长足迹,离不开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和华芳人“我们总在超越”的发展理念。
1975年8月,当人们对兴办工业还有点战战兢兢的时候,江苏省的几十位农民靠国营企业淘汰的旧设备悄悄创办起了一家乡镇企业。只有一个纺纱车间,纺10支纱,落后的设备,破旧的车间,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华芳就这样开始了艰难的起步。
是改革开放的东风,让华芳加快了发展的步伐。1981年5月1日,华芳迁入新厂,纱锭增至8800枚,被江苏省纺织工业厅确定为定点企业;1983年华芳研制出市场热销的涤维粘三合一仿毛混纱新产品;1986年,华芳用棉纺设备纺毛纺产品,开发生产A/T-P膨体涤腈针织绒新产品,获苏州市科研成果奖;1989年,企业抓住改革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纱锭发展到54000枚。
很多老华芳人不会忘记,1992年,当时江苏张家港的市属企业红星针织厂陷入困境,政府为了挽救企业、防止职工下岗,决定把该厂交给具有灵活管理机制的华芳公司管理。当时华芳虽然自身实力尚不算强大,但还是向身为市属企业的“老大哥”伸出了热情之手,同意接纳红星针织厂。但当时在红星针织厂的一些职工眼中,华芳只是一个乡镇小企业,市属企业的职工怎么可以屈尊在乡企的屋檐下……一时很多人上访到了市政府。华芳人很快就用事实说服了“老大哥”。他们靠严格的企业管理和明显的市场优势,迅速让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重现生机,职工福利待遇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人们由此认识了这个乡镇企业的实力。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次政府“拉郎配”式的兼并使华芳集团以较低的成本迅速扩大了生产规模,经营范围拓展到了针织行业,多年经营“一根纱”的局面被打破。尝到甜头的华芳自此走上了一条低成本扩张的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之路。1993年4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组建华芳实业总公司,华芳成为江苏省第一家免冠行政区划企业。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一些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陷入困境。华芳凭借自己的优势,主动兼并,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先后兼并了20多家企业。1998年,企业销售额突破了10亿元,经营范围迅速扩展到棉纺、针织、色织、织染、毛纺织、服装等多个领域。
进入新世纪,华芳及时调整发展思路,以加大技改投入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做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并重。到2005年,华芳集团的销售额已突破100亿元,棉纺、精纺呢绒生产规模位于全国前列。
面对近年来严峻的市场环境考验,华芳全面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投入近1000万元着手建立华芳纺织研究院,通过引进优秀人才来提升产品研发水平。毛涤高支薄花呢、高支毛丝花呢、经纬双弹面料、纳米抗皱高档色织面料等新产品先后问世,“华芳”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企业综合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如今,华芳集团又站在新的起点上,开始了新一轮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