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茧产量下降收购秩序良好
生意社9月5日讯 今年全国春茧生产收购工作已经结束。据初步统计,全国19个蚕茧生产省,桑园面积1375万亩,同比下降0.15%;蚕种发种量889.39万张,同比下降9.51%;蚕茧产量32.84万吨,同比下降8.59%;综合均价928元/担(50公斤),同比下降2.72%,但比去年秋茧价格回升13.81%,收购秩序总体好于去年,蚕农实现收入60.95亿元。
春茧产量下降,中西部降幅较大。今年中西部地区春茧产量18.5万吨,同比下降14.4%,东部地区春茧产量13.9万吨,同比下降2.8%。近年来东部地区蚕桑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自2006年以来蚕茧产量以..6%的速度递减。而中西部蚕茧生产下降主要是受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的双重影响,除山西、宁夏和新疆等部分地区蚕茧产量略有增长外,其他多数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广西、四川、陕西、重庆、湖北降幅超过10%,部分地区甚至超过25%。
春茧质量同比下降,东中部降幅较大。受蚕宝宝上蔟期间天气闷热,以及农药和大气污染事件的频繁发生等因素影响,除重庆等地略有提高外,全国春茧质量较去年同期普遍下降,浙江、安徽等地鲜茧解舒率只有50%,部分地区仅为40%。
收购价格东部增长,中西部下降。今年东部地区蚕茧收购价格1070元/担,同比上涨0.5%,除浙江下降1.9%外,江苏、山东和广东分别上涨6.1%、1.5%和0.6%。中西部地区蚕茧收购价格864.5元/担,同比下降5%,蚕桑主产区价格普遍下降,其中,四川、广西等地降幅超过10%,河南、山西、重庆等地降幅在2%~3%。
收购秩序平稳,好于去年同期水平。今年初各地按照《鲜茧收购资格认定办法》,对鲜茧收购主体进行了审核,共累计复审2762户,从源头上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确保蚕农生产的蚕茧主渠道收购,春茧收购量29.0万吨,占生产量的89.6%,较去年同期提高近一个百分点,收购秩序总体好于去年。各级茧丝绸主管部门发布收购信息共计730余条,及时引导蚕农认识产销形势。除个别地区外,基本没有出现压级压价和“打白条”等现象。
自然性灾害导致春茧发种量下降。年初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使江苏、安徽、广西、云南、陕西等15个地区的养蚕大棚(简易蚕房)、蚕茧收购站和库房受损面积高达近151万平方米。3月中旬,长江流域地区又出现时间长、范围广的降水天气,广西为此减少了一个批次的蚕茧产量。汶川特大地震使四川、陕西、甘肃和重庆地区的桑园面积减少34余万亩,春蚕损失16.4万张,蚕房和蚕茧收购站受损面积125.2万平方米。四川、广西、安徽、湖北、浙江、重庆和河南发种量下降达10%以上。
蚕桑比较效益下降影响蚕农积极性。能源、劳动力、环保、融资、汇率和其他生产资料成本的不断上升,直接影响了丝绸经营企业的盈利空间,使春茧收购价格低于去年同期。而国内粮、油、菜等农产品价格走高,以及城市劳动力紧缺,使蚕茧生产的比较优势相对下降,蚕农生产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