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奎:中国中小企业要经历寒冬见春天
中小企业进入经营“寒冬”
现在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困难,是从2006年年底开始的,从我们所掌握的数据来看,原来浙江和广东的企业户数、出口增加值等增长率都是在30%左右,去年年底跌到了10%左右,今年一季度到二季度,又迅速下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出口,以广东为例,2006年中小企业的出口增长高达百分之三十几,到今年一季度跌到了9%左右,二季度跌到了3%左右,出口额是以美元计价的,近年来人民币升值了16%,扣掉人民币升值的部分,实际上实物量的出口是负增长。
现在影响最大的产业是三类:首先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二是很大程度上依靠出口的产业;三是传统的制造业或者是传统的服务业,比如纺织业、服装业、餐饮业、小商业等。据初步统计,有85%的企业在一季度时反映利润下降;有12%的企业在二季度时已经反映陷入亏损。
为什么中小企业会进入“寒冬”,我把这个现象比作换衣服。最初,我们对出口结构进行了一些政策上的调整,比如出口退税率下调、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希望通过这些措施,促使一批企业转型。政策都实施了,可新的衣服还没有穿上去,突然空调出问题了。因为,空调过热了,经济有从过快向过热转变的危险,通货膨胀率曾高达8%。中央就不得不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就等于把空调关掉了,骤然降温。于是,就出现了中小企业普遍反映的融资难问题。可万万没想到,今年上半年开始,又来了一股强冷空气: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全球原油价格飞涨、原材料价格飞涨,主要出口国的经济进入衰退的边缘,所以中小企业的经营就更困难了。如果说,最初汇率上升、出口退税率又下调时,许多企业可以克服;到银根紧缩时,大家说还可以坚持,但等全球经济变化一来,大家都受不了,都说进入了“寒冬”。
“寒冬”会使哪些企业感冒
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数的99%,占GDP的40%,出口的60%,对中国经济影响较大。中小企业对吸纳就业的功能尤为显著,每年新增就业的85%和存量就业的75%,都由中小企业解决。全国现在每年新增劳动力2000万,85%就意味着有1700万是通过中小企业这个途径来解决的。我们调查165家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型企业,现在经营困难,企业用工准备减少45%。
所以中小企业的经营“寒冬”,首先影响的是就业。如果就业问题解决不了,再加上企业倒闭,在此过程中将发生大量的劳资纠纷,还会产生激烈的社会矛盾。
其次,中小企业经营之困,还会波及到整个产业链,会很快影响大企业的生产经营。最近我们调研上海石化,发现其产销量大大下降,原因就在于化纤面料、制鞋等上下游产业的中小企业生产状态不佳。
第三,中小企业之困,还会影响社会的供应。绝大部分消费品是中小企业生产的,如果这些企业出了困难,就会增加市场供给障碍,要么是短缺,要么就是涨价,进一步加大国民经济的调控难度,影响国民经济的活力。
资金暖流扶助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一个全世界的难题,融资难也一直困扰着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今天这样的背景之下,融资难更让不少企业资金吃紧、雪上加霜。事实上,一些中小企业也正是因为自己的资金周转不灵,又借贷无门,而不得不倒闭。
怎么办呢?从长期来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一般是靠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对专业的、向中小企业的贷款机构提供补助。通过这种途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补助和支持。第二个办法比如说在证券市场里面专门设中小企业板块,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也出现了很多金融创新。
一种办法就是在一个行业里面,在行业组织协调下面进行企业之间的有规则的资金的项目拆借。利率大家约定,进行项目之间的拆借,来解决短期资金的困难问题。
第二种类型叫做信用互保,也是这样一个行业里面的企业成立一个信用组合,这个组合里面比如有10家企业每家企业拿出10万块钱,这样就凑成100万资金;有了这100万以后就和银行去联络,拿这100万做担保,可获得的贷款资金额度就放大了10倍。
第三个方法大家在探索,就是跨行业的拆借。你这个行业的资金多,怎么拆借到另外一个行业去呢?那就是成立地区性的小额贷款公司。国务院已经下发文件支持这些做法。这方面的动作浙江现在走得相当快,9月30日前将完成几十家地区性的小额贷款公司的组建工作。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的对策,还有几条途径。
第一条途径就是私募股权基金,它既能够解决中小企业的长期融资困难问题,又能够引进一个战略伙伴来提高你的经营管理水平,明确你的战略方向,清晰你的决策思路。
第二个就叫做中小企业联合债券。单个中小企业很难发公司债券,可以把它们结合起来,作为一个信用共同体,联合起来发公司债券,以解决它的长期资金融通问题。
创新增强中小企业生命力
就在为数不少的中国中小企业举步维艰,甚至是经历生死存亡考验之时,其实也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生产正常、经营正常、出口正常,资金的周转也非常正常,甚至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份额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这是因为这些企业在不断创新,增强了内功和实力。
原有的产品外,发现新的产品;没有新产品,就去发现了一个新的市场;发现了新的市场,又重新组织了一个新的经营模式。不断寻找新的发展道路,这就是创新。
在生产经营很好时,一些企业家不会太在意企业的内功和创新。现在面临“寒冬”,日子难过了,就要鼓励、引导和帮助企业家,让他们重新焕发在创业时的那种企业家精神,大胆地、不失时机地,去革新原有经营模式。这样,资金会来、人才会来,机会也会来的,再次激活中小企业的生命力。
通过这次寒冬,大家更关心中小企业的发展了;而且中央在调控时,更明确了不同类型企业的区别对待,特别是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调控的政策导向是要有差别的,不能用同一个要求和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多下去听取企业的反映,把政府的政策和企业的需要对接起来,促进政府职能和管理理念的进一步转变。有了这些关注和认识,中小企业的春天也就快要到了,这就应是这个寒冬留下的最大经验和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