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服装企业纷纷“自救”
生意社9月9日讯 “美元还会升值吗?”昨日,在谈到美元汇率最近有所上升时,一家服装外贸企业负责人语气急切地问记者。近年来,武汉服装企业背负的压力逐渐由“一座大山”变成三座甚至多座,很多企业不得不以各种方式寻求“自救”。
“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得厉害,劳动力也没以前便宜了。”如今,武汉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在和外商谈判时,总喜欢这样抱怨,希望能加点价。
一家服装出口企业算了一笔账:由于员工工资增加、福利保障费用增加,劳动力成本上涨15%,成本比去年同期增加320万元;染化料比上年同期上涨20%,累计增加成本约300万元;此外还有人民币升值、煤价上涨等。
武汉市艺隆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胡以仁告诉记者,现在困扰企业的不只是上述问题,企业融资难度比以前也大了很多,例如银行贷款的要求越来越严苛,以前的贷款申请一两个月就可以批下来,现在等上半年都不见得成功;另一方面,国内的生产企业成本压力增大,也不像以前好说话,可以先给一半的货款,现在往往都要求货款一次性付清。“这样,有一些大单子不得已只好推掉。”他说。
小型公司的状况更严峻。“利润越来越薄,我的有些同行已经改做其他产品了。”开着一家小型服装外贸公司的黄人华说,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勉力坚持。
企业采取了不少“自救”办法。前几日美元涨跌波动频繁,胡以仁一直在密切关注汇率市场。他说,自从人民币持续升值后,为了减少风险,他们就开始大量使用金融产品了,几年来一直在加强学习金融知识,了解各国的政治、经济动向;武汉出口大户爱帝服饰自从人民币持续升值后,大部分出口订单早已改为欧元结算;爱帝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单价,改变单一的贴牌生产方式,大量增加自有品牌出口。爱帝集团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的服装单件价格是人民币33.17元、美元4.77元,分别提高20.18%和32.86%。
中纺集团湖北棉花进出口公司主任谷一若说,中纺集团已经尝试开发更多市场,例如非洲、东南亚及南美市场等。多接“一手单”
武汉服装商会秘书长李群宝介绍,武汉自营出口和加工“两条腿走路”的企业很少,相当多的外贸企业本身并无生产能力,而且不少企业从沿海而非外商手中直接接单,转手两次甚至三次,中间环节利润流失太大,企业应该加快产品及产业策略上的升级转型,增加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多从外商手中接“一手单”。
活用金融工具
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副院长许传华教授建议,企业也应多学金融知识,采用合适的交易币种和运用银行金融工具,有效规避汇率风险、加速资金周转。“出口企业可用多元化币别结算,特别是在现阶段出口非美元地区的业务中尽量采用非美元货币结算,目前银行开办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币别为美元、日元、港币、欧元、瑞士法郎和澳元、英镑和加拿大元等八种。”许传华介绍。
此外,多学习金融知识,灵活运用各种金融产品也很必要。许传华介绍了四种比较有效的金融产品:一是远期结售汇业务。这是国际上最常用的避免外汇风险、固定外汇成本的方法,客户与银行协商签订远期结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人民币兑外汇币种、金额、汇率以及交割期限;二是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可调整业务的起息日,对冲汇率风险;三是福费廷(即包买票据)业务,企业可锁定成本,回避信用证业务中的开证行信用风险,优化财务结构,改善财务报表,避免呆坏账风险,关键是不占用企业的授信额度,可以作为拓展筹资渠道的方法;四是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期保值,包括远期外汇合约、外汇期货、货币期权、货币互换以及上述合约的混合交易合约。
许传华说,为解决出口贸易企业日益增大的流动资金周转困难、各类风险频发、应收账款日益增加和银行授信额度不足等问题,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创新产品越来越多,方法也日趋简便。对于企业来说,多学习金融知识,灵活运用各种金融产品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