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斯特致力提升中国纱线质量
生意社9月9日讯 2008年是瑞士乌斯特技术公司的两个重要里程碑:“条干检测60周年”和“USTER®统计公报诞辰50周年”。作为纺织工业质量控制领域的先行者,乌斯特是如何不断超越自我,他们又为中国的纺织企业带来了什么?就这些问题,《纺织服装周刊》采访了乌斯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市场组织总经理陈卫东。
《纺织服装周刊》:近20年来,中国的纱线质量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中乌斯特功不可没,那么乌斯特是如何帮助中国的纺纱企业提升纱线质量的?
陈卫东总经理:纺织业的竞争已经从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在棉纺厂没有比质量控制更重要的事了,只有生产质量稳定的产品并能满足客户对质量、成本和交货期要求的工厂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然而,纺纱厂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这里产生的任何质量问题往往要到了成品阶段才能被发现,到那时来弥补这些缺陷就为时已晚,同时纺纱厂还要承受由于纱线不合格导致成品的报废和降等而引发的投诉。最终会导致纺纱企业的利益蒙受损失,而且作为优质供应商的声誉将受到负面影响。所以中国的纺纱企业不仅需要具有良好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也需要借助现代化的工具分析工厂的质量和成本。
乌斯特技术公司在纱线生产流程的每个步骤为纺纱厂提供了有效的质量解决方案。这个方案涵盖了纺纱厂需要考虑在原料供应环节的诸多重要的变量,包括棉花种植地或区域、价格以及纤维的一系列特性,如:强度、长度、伸长率、马克隆值、色泽、杂质含量等。
在许多纺纱企业,原料成本已经占据整个制造成本的70%,为了实现高品质混棉,能够在生产过程中检查和监控纺纱工序的每个阶段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实现对整个纺纱流程中对纤维状态进行检验,我们开发了USTER®AFIS单纤维测试系统,能够检测相互缠绕的纤维和伸直平行的纤维(如棉条和粗纱)。
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特殊需要,我们还特别研发了一套新的HVI新系统,该系统分析精确、符合标准的测试并且价格经济。新HVI MF100传承了HVI 1000系统的主要特征,操作简便且配备了适合中国的混棉软件优化配棉和仓库管理,从而帮助纺纱企业降低原料成本,提升利益和产品质量。
《纺织服装周刊》: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这个HVI MF100有什么样的特点,它能给我们中国棉纺企业带来什么?
陈卫东:HVI MF100是专为中国客户定制,基于USTER®HVI系列的平台,这是已被公认的世界领先的纤维分析和分级系统。新系统提供同样的精确标准,使中国工厂能够克服基于肉眼观测的分级方法所产生的固有的偏差。此外,测试数据还能与HVI测试数据比对。同时它还专为配合中国棉纺企业生产习惯提供了混棉专家系统,特别适用于原棉采购、仓储和配棉的管理。
HVI MF 100能为中国棉纺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作为标准行业测量的主要测量参数––如纤维长度、长度整齐度、马克隆值––这些数据都与整条纺织链息息相关。这些通过对纤维质量的精确可靠的评估而得出的数据已经成了不同用户之间有效的共同语言,同时使得买卖棉花的双方都能建立充分的信心。HVI MF100使用的全自动取样系统以及独特的USTER®传感器来检测关键参数,从而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
《纺织服装周刊》:在乌斯特的帮助下,中国的纺纱企业对其生产的纱线的质量建立起足够的信心。但是如何保证纱线在机织或针织等后道流程中经受住严峻考验?它是否具备足够的强力能达到客户所需要的水平?
陈卫东:我们最新推出的USTER®TENSORAPID快速强力仪能帮助企业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一台能满足纱线和面料各种强力和伸长测试的多用途检测仪。它的检测结果可与全球公认的标杆––USTER®统计公报进行比照。USTER®TENSORAPID快速强力仪测得的数据包括强力-伸长率曲线,强力和伸长率的划线图以及散点图,这是评估纱线在后道工序中性能的基础。该仪器对短纤纱和化纤长丝均适用,且其检测能力可达1500牛顿或150千克力,它同样可以用于如轮胎帘子布、芳纶等工业用纱的检测。
为把强力检测的概念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并对机织和针织过程中的纱线性能给出准确的预测,我们还研发了USTER®TENSOJET高速强力仪。它每小时可做30,000次测试,能检测出纱线中的离散型弱环,这种疵点是造成机织时断头和针织时产生问题的原因。 USTER®TENSOJET高速强力仪同样可以找出机织纱和针织纱的潜在问题,这是单纯依靠条干检测不能发现的,因为这种疵点与质量变异无关。
《纺织服装周刊》:通常我们可以看到某些纺机能够达到USTER®统计公报5%水平,那是不是意味着USTER®统计公报的5%水平的纱线就是好的,反之就是差的呢?
陈卫东:统计公报不能被解释为5%水平就是“好”的,相反,5%水平可能表明高成本、高价格甚至奢侈,价格过高以致没有市场。同样,95%水平也不一定“差”,它可能代表非常有吸引力的价格而且恰能满足某些特定市场的需要。一个“好”的纺纱厂就是能用尽可能便宜的原料生产出质量能满足用户要求的纱线––这才是纺纱的真谛。而当问题发生在用统计公报来评判某些对低质量的投诉时,被投诉的可能是那些“好”的纺纱厂,即他们用价格适当的纤维制成价格适当的纱线。然而,纱线价格和纤维的质量成正比,而纤维的质量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纱线的质量。所以,纱线质量越高,纱线价格也越高,就会降低产品在价格上的优势。统计公报应该被还原它真正的意义:世界各地纱线质量的调查报告。至于那些高品质的纱线是否用适当的原料来经济地生产,或者是否有合理的价格,这些都不包括在统计公报的适用范围内。
《纺织服装周刊》:中国在乌斯特的全球发展过程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为了进一步扩大乌斯特在中国的影响力,贵公司又会有哪些举措?
陈卫东:众所周知,早在20年前,无论是产量还是技术,纺织业都是以欧美为主,但是近10年来,纺织业却在不断的往亚洲地区转移。在这个转移过程中,乌斯特获益匪浅,仅仅是电子清纱器2007年在中国的的销售就比上一年翻一番。而2005年乌斯特苏州公司的成立,也表明中国成为乌斯特未来市场发展的重点。到目前为止,乌斯特苏州公司已经取得一些科研进展,比如在HVI MF100,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会推出更多的新产品,比如棉条监控系统。由于是针对中国市场,这些产品显著的特点是针对性强、性价比高。
我们致力于帮助我们的中国客户从我们的知识和经验的应用中受益,让他们想到质量,就想到乌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