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机业行业步入第三次产业调整升级期
生意社9月16日讯 进入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步入了新一轮的发展周期。然而,随着我国能源、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涨,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加上美国次贷危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不断升值、我国政府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及我国服装产业升级调整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在经历了连续8年高速发展后步入了第三次产业调整升级期和稳步发展的阶段。
根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召开的首次行业经济形势通气会上公布的,其对行业内98家主要缝制机械整机生产企业2008年1-5月份生产情况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发展遭遇瓶颈,行业产值首次呈现负增长,整机生产全面下调,企业利润大幅下降,出口呈现下滑趋势,市场遭遇全面“寒冬”。
在此次行业经济形势通气会上,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理事长田民裕还谈到,由于受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调整以及出口退税税率下调等影响,以民营经济为主的我国缝制机械企业正面临市场遭遇“寒冬”与企业资金链吃紧甚至断裂的内外双重考验。其中,中小缝企(包括中小整机、零部件企业)的情况特别典型,甚至出现了有部分中小企业、零部件生产企业“仓皇出逃”,转投其他行业的趋势。
而另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发布的相关统计结果显示,今年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等困难,全国约十分之一的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在今年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接近30%,较2007年同期减少了15%。面对这一前所未见的严峻形势和考验,处于生存危机之中的广大中小缝企究竟该如何“自救”和应对?对此,记者近日采访了多位缝企负责人和业内人士,让我们听听他们的观点。
思考1自主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
众所周知,缝制机械行业属于传统的工业制造,行业微利现象普遍存在。作为世界最大的缝制机械生产制造国,我国绝大部分中小缝企、零件生产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位于产业链和价值链末端的制造型企业,其本身相对缺乏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企业之间的跟随、仿制甚至是抄袭现象十分普遍,导致了我国缝制机械行业的产品附加值低、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而行业市场竞争也一直以价格战、促销战等传统、单一的内耗性手段为主,这使得中小缝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角力时一方面产品竞销力不足;另一方面,简单、粗放的营销手段又让各项成本持续走高,进一步“蚕食”了仅有的一点利润,使企业发展陷入窘境。
一位业内人士以我国缝制机械产业集群地———浙江省台州市缝制机械产业为例进行分析认为,台州市有着“中国缝制设备制造之都”美誉。当地缝机业拥有产业集中度高、产业链和配套体系完善、企业集群效应显著等多项优势,随着我国缝制机械产业的发展其也实现了连续多年的高速发展,成为了我国乃至世界缝制机械行业中最重要生产制造基地。然而,当地产业集群多少还有企业群集的色彩。除了拥有飞跃、中捷、宝石、杰克等大型行业骨干企业,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扎堆儿”的效应虽然在整体上做大了关联产业的规模,使当地缝机业在对外产业竞争上有了企业数量、规模以及行业整体品牌方面的优势。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只是一种低效的企业“群集”,彼此之间缺乏紧密的上下游配套等和谐共生机制,甚至相互之间本身就是一种同质化竞争关系。这种竞争不仅是市场层面的,更多地还是大家对同这一区域经济环境内的各方资源,特别是中小缝企发展阶段最需要的土地、资金等资源的竞争。
目前,台州当地政府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当地工业经济主管部门针对当地缝制机械产业具体情况采取了行之有效措施,引导和推进产业整合,中捷与飞跃的整合便是最好的证明。
针对这一问题,中缝协领导以及行业专家、学者等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是导致我国缝制机械行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阻碍我国缝机业和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是缝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行业整体发展的关键所在。
谈及自主创新话题,浙江宝石缝纫机集团陈红梅的话有一定代表性。她表示:“对于当今我国缝制机械行业来说,‘自主创新’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方法和方式来实现,但无论办法是新还是旧,只要是针对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进行的创新和改进,那么管用就好,否则一切都将是空谈。在目前的产业调整期,包括宝石集团在内的缝机企业通过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企业经营管理,扎实练好‘内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发展的关键。”
同时,陈红梅还以宝石集团的操作实际为例,介绍了该公司自主创新的三大“发动机”:“第一,宝石引入兵工电控技术,实现缝纫机智能型转变。经过多年的规模扩张性发展,我国缝制机械行业正在步入一个转型升级的新阶段,为此,宝石公司在2007年与兵工企业合资合作,运用电子控制系统使智能缝纫机与先进的控制系统相结合,做到了光、机、电、气一体化,不断推动工业缝纫机更新换代。同时,宝石公司还组建了一支由国内外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产品体系已从‘廉价’的高、平主打产品向高品质和高附加值方向进军,由‘制造’迈入‘创造’领域。至今,宝石已研发出了10个系列100多个品种的工业缝纫机。第二,嫁接航天无油材料,实现缝纫机无油化突破。在缝机业,污染布料是个难以攻克的世界性难题。从2007年以来,宝石将航天工业中的固体无油润滑高新技术运用到工业缝纫机制造中,经嫁接后,通过固体表面镀层材料产生表面改性,形成固体无油润滑,彻底消除了沾染油渍现象,并实现设备高速运行不发热。该项目成功实施后,宝石公司首先形成了年产固体无油润滑工业缝纫机10万台的生产能力。现进入二期实验,宝石准备将这一技术全面应用到各个机型产品中。第三,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实现企业转型升级。今年7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批准宝石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宝石已经按照申报设站时提出的研究项目,与浙江省内外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科研院所联系,开展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招收工作,最近将有多名国内外博士研究生陆续进入宝石博士后工作站进行专项课题项目研究工作。此前,宝石集团与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等多家高校的研究机构在企业管理、质量管理和国际市场营销研究等多个方面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
陈红梅同时强调,目前我国缝制机械市场遭遇“寒冬”,行业处于调整期,企业的自主创新措施短时间内难以立竿见影,但不仅是中小缝企,对于宝石这样的骨干企业来说,自主创新仍然是企业长期发展和持续经营的根本保证。
思考2整合并购强化企业“造血”功能
“面对日益加剧的资金压力,如果仅仅期盼国家放松贷款政策、回调出口退税税率就能解决我的企业生存问题,多少有点幼稚吧。”显然,台州某小型缝机企业老总刘先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刘先生表示,即使通过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等多方努力,缝制机械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回调了,那么行业市场就真的回暖了吗?像他这样的中小缝机企业管理者必须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我救赎”上,进一步强化企业“造血”功能。大部分缝机企业已经在积极想办法谋划,寻求转型,要么开源节流,降低成本;要么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要么加大赚钱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暂时关停非赢利产品线等等。
他也承认,无论采用开源节流还是增利降本,对于当前行业市场遭冷遇,整体资金链紧绷的特殊时期来说,他应付目前企业一系列日常运行所需花费仍然有些力不从心。
多年经营缝纫机重要零件——轴套加工经营者王先生介绍了自己的情况:“我为我们台州这家大型骨干缝机企业做轴套加工配套已经很多年了,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做过来的,没有想过要转行。如今行业如此冷淡,这家企业的配套需求虽然也少了,但技术标准和要求却没有降低,我的生产线根本不能停啊,否则我舍去全部身家都赔不起违约金,逼得我不能不做。不过,最近我的多位做缝机、做零件的亲戚和朋友也分别找我谈合作,要么我们一起组建整机厂或几家零件厂整合一下去给汽车企业加工多个零件,反正浙江汽车企业很多,市场和生产技术要求等对于我的企业来说不是问题。”
与王先生有同样想法的零件企业并非少数,他们均表示,尽管服装行业已经回调出口退税率,但缝机市场今年内难以迅速回暖,近期他们将决定自己的企业是否与其他行业企业整合,实现多元化经营或者并入大型骨干企业旗下继续打拼。
对此,一位姓陈的业内人士分析,方法永远比问题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压力并不是无法缓解,关键是如何“输血”,如何“造血”。从某种角度来讲,除了政府要“有所为”之外,中小缝机企业应该强化产品创新,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多渠道、差异化解决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压力。在必要时,采取“弱弱联合”、产业链上下联合、跨地域甚至行业整合并购对于产业调整期背景下的中小缝机企业生存来说,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该人士表示,尽管情感和方式不是理想的接受,但为了生存和发展进行有效整合并购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不仅可能获得生存机会,而且还可以借机优化经营管理团队、强化现代化管理经营理念与规范市场操作,能提高企业的“造血系统”,提升企业竞争力,防止将来自己辛苦生存下来后,却被整合后的企业或者大型企业挤死而赔上所有身家。这也是我国缝制机械产业升级的客观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