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中国 海运成本上涨伤及中国出口几何
生意社9月17日讯 中国的制造业和出口所面临的危险似乎不那么可怕,外国公司不会轻易离开中国
在陆地上,高油价造成了运动型轿车失宠,迫使汽车制造商改变生产线;在天空中,燃料成本压力使得航空公司纷纷提高票价并削减航线;在海洋里,海运费上涨会不会冷却中国的出口?
几周前,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CIBC)经济学家杰夫·鲁宾和本杰明·陶在发表的备忘录称,制造业向中国大量转移的趋势可能已经开始逆转。40英尺标准集装箱从上海至美国东海岸的海运费,已经从2000年的3000美元涨到现在的8000美元,昂贵的运输成本可能会使利润率原本微薄的中国出口商无利可图。如果油价和海运费持续在高位徘徊,对于目前将生产环节放在中国的许多西方公司来说,在本土或者邻近的国家生产也许更划算。
“这可能会使全球贸易格局发生剧变”,摩根士丹利伦敦首席货币经济学家史蒂芬·简认为,“高昂的海运费甚至可能葬送目前东亚的出口带动型经济模式,由于中国大陆向欧美出口的大量成品,其零部件是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进口的,显然,运输成本(在可承受范围之内)是这种区域生产模式得以运转的重要因素。”
2008年上半年,中国的出口增长率放缓至21.9%,年初这个数字是27.6%。制造业和出口中心地区广东省,出口增长率由年初的26.4%急速下降至13%。
但笔者认为,就算有制造企业会从中国撤离,也不会是大批量的。最近的统计数字只是说明中国的出口增长步伐在放缓,而不是出口量在下降。海运费上涨只是一方面原因,2008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升值约7%,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政府不鼓励廉价商品出口,外国进口需求下降,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中国的出口增长率放缓。
已经有迹象表明,中国官方正在重新考虑对廉价商品制造商的政策。8月1日,财政部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将部分竹制品的出口退税率由5%提高到11%。成千上万的小工厂倒闭让中国政府担忧,此举意在帮助廉价商品的制造商。
中国大多数出口商使用FOB原则(即离岸价,卖方在装运港船上交货),理论上,海运费上涨应由大洋彼岸的买方承担,但在实际运作中,买方肯定会要求卖方分担部分成本。进口大户,比如沃尔玛,还会迫使海运公司降低费用。
一家美国建筑材料公司的上海分部总经理说,“总体来看,与人民币升值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相比,海运费对出口的影响还是比较小的。”在通常情况下,中国制造,出口美国的一双鞋的零售价中,海运成本只占3%-4%。
另外,将生产环节搬出中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全球最大的摩托车和自行车头盔制造商韬略运动器材公司(Strategic Sports),在广东设有两个工厂,公司创始人诺曼称,“如果不在中国生产,那我就不得不在我的主要销售市场北美和欧洲设立新厂,未来海运成本可能会下降,而欧美的劳动力成本则不会。”
所以,中国的制造业和出口所面临的危险似乎不那么可怕。没人知道油价在下个月是达到200美元还是降至100美元以下,外国公司不会轻易离开中国。一家电子设备公司的高级经理说,“海运成本高涨给了我紧迫感,激发我们更有效率、更具竞争力。”
倘若油价达到200美元,对于中国的出口商和全球的许多公司,后果无疑都将是灾难性的。但如果说海运成本上涨会引起世界经济剧变,就是危言耸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