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企“抱团出海”开辟“第二战场”
生意社9月18日讯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浙江企业逆境求生,“抱团出海”开辟“第二战场”,把战线推到竞争对手的家门口,大举投资境外以缓解外贸困局。数据显示,2007年浙江企业境外投资总额和中方投资额均比2006年翻一番,而今年上半年两项数据比去年同期又分别同比增长107.4%和133.4%。有关专家指出,这些企业“逆风飞扬”加大境外投资步伐,不仅有助破解当前外贸困局,同时正在成为我国外经贸新的经济增长点。
“温州商城”拉动出口力不从心
10年前,温州人建立了首个境外中国商城——巴西圣保罗中国商城之后,无数温州“商品城”,在世界各地如克隆般迅速诞生。“主要都集中在商品城式的贸易,带动国内产品出口为主。”温州市外经贸局外经处叶毅告诉记者。
而今年上半年,温州出口增幅也出现少有的下降。1—6月份,温州全市出口55.27亿美元,同比增长19.3%%,比上年同期回落10.7个百分点,海外温州人拉动出口效应在明显减弱。面对这种形势,1999年即在喀麦隆最大城市杜阿拉商业中心创建“中国商品城”的温州人吴建海也感到,靠卖商品已经难以为继。他专门写了一份《中国企业境外建厂》的应对报告,递交给中国驻喀麦隆大使馆:“在轻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中小企业大有可为。”“抱团出海”开辟“第二战场”
商城模式受阻,国内企业开始越来越意识到“走出去”的重要性。于是,他们开始通过多种形式“出海”。今年6月,浙江鑫磊机电股份公司与意大利同行在米兰合作建立分装工厂;今年2月,雅戈尔集团完成了与美国KELLWOOD公司关于香港新马集团资产清单的交割手续;而此前,浙江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收购了意大利百年摩托车企业Benelli公司;纳爱斯集团全资收购了英属中狮公司下属的3家香港日化公司。
在实力雄厚企业海外建厂、出资并购的同时,不少中小企业选择了“抱团出海”的方式“走出去”。浙江诸暨的越美集团在尼日利亚设立了纺织开发区,计划引进15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园,形成从纺纱、织造、绣花、针织到整套服装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目前已吸引了6家绍兴的纺织企业过去投资。今年7月,达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博茨瓦纳设立的“达亨·博茨瓦纳纺织工业园”正式在浙江省外经贸厅备批。
目前,浙江已经拥有4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康奈集团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华立集团泰中罗勇工业园、前江投资公司越南中国龙江经济贸易合作区、吉利公司墨西哥中国(宁波)吉利工业经济贸易合作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助理蓝庆新博士说:“由商品贸易到资本投资,再到中小企业抱团出击,这是一个层次过渡的趋势。同时,境外的风险很大,抱团出去,能够最大化地把风险化解掉,还可以规避部分贸易壁垒。而人民币升值,对境外投资也是有利的。”
“群体国际化”仅仅是一个开始
专家认为,到条件具备的国家建立经贸合作区,有利于我国企业相对集中投资,形成产业集群,便于有条件的中国企业“走出去”。
温州外经贸局则表示,在企业“走出去”的意识越来越强烈的情况下,政府部门会进一步做好服务,比如指导企业如何规避非经营风险,做好监控和保护,这比政府事后介入更有效。同样,审批要求相对以前也减少了很多。“同时,最新修订的外汇管理条例中,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促流出、控流入,这对企业境外投资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
“目前,工业园区也好,境外利用资源也好,基本上只能说是刚刚起步,真正要出成果,还需要一段时间。”对于那些眼望海外的国内企业来说,各种政策利好和严峻形势,同样也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但这些并不会干扰国内资本对“蓝水”的探索。